2021年04月13日
第06版:06

苦日子里 笑对艰难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刘国竞

早上不到6时,黄骅市旧城镇小六间房村一户人家,便升起了炊烟。65岁的李秀芝麻利地边做饭边伺候床上的婆婆穿衣。

“娘,吃饭了!”收拾妥当,她将饭菜端到了婆婆面前,用双手比画了一个吃饭的手势。婆婆耳聋多年,可还是看懂了李秀芝的手势,顺势端起碗来喝粥。李秀芝全程陪伴左右,不时拿纸巾将婆婆嘴边的食物擦干净。

“婆婆今年已经101岁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康健,就是我们后辈最大的福气。”李秀芝说。

艰难岁月 相互扶持渡难关

年轻时,李秀芝和丈夫王玉合及公婆共同居住在3间小土房内,婆婆先天聋哑,公公双目失明,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那时,李秀芝和丈夫都在生产队挣工分,一边打理地里的农活,一边照顾公婆。虽然二人都十分能干,但由于缺少劳动力,困难时,家中也会出现断粮的状况。

“那时,一家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解决温饱,我们最常吃的就是用粗高粱做的饼子,吃到嘴里感觉剌嗓子,难以下咽。”李秀芝说。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夫妻俩相互扶持着,心里始终怀揣着希望。

婚后不久,李秀芝生下一个男孩。就在夫妻俩沉浸在为人父母的喜悦中时,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孩子慢慢长大,可迟迟不开口说话,去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孩子先天聋哑。

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去过多家国内知名的儿科医院。然而,天不遂人愿,孩子的病始终没有治好,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艰难的境况并未击垮李秀芝夫妻俩,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丈夫在种地的基础上开始做一些零活,贴补家用,李秀芝也精打细算。为了生活,夫妻俩拼尽全力。

挑起重担 全心全意为了家

丈夫每天早出晚归,打工赚钱,李秀芝为了让他吃口热乎饭,每天早上都早早起床。王玉合常常在工地打零工,回到家后身上总是沾满尘土。李秀芝洗衣服总是两天一小洗五天一大洗,让丈夫出门时穿得干干净净。

公婆、儿子都需要照料,每天做饭、打扫卫生,李秀芝从没有喊过累。公公去世后,李秀芝每天都会贴心地帮婆婆穿好衣服、给她洗脸,到了晚上也会在婆婆熟睡后才休息。

为了培养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平时,李秀芝会让儿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自己则在一旁时刻守护,鼓励他乐观面对生活。

长年照顾一家老小,李秀芝很少出门。在她心中,只要一家人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满足。

“以前的苦日子,我们都熬过来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要继续做好他们坚强的后盾。”李秀芝笑着说。

无私付出 四世同堂欢乐多

几年前,婆婆独自打扫院子时,跌倒在地。邻居发现后,立刻将她送往医院,虽然医生全力治疗,但老人还是没能再次站起来,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从此,李秀芝和婆婆几乎形影不离,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她与婆婆睡在一个炕上。每天为婆婆端屎端尿、按摩身体。做饭时,她会做一些婆婆爱吃的饭菜,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她也都会先拿给婆婆尝鲜。婆婆穿的衣服、盖的被褥,李秀芝都会定期清洗。平时,婆婆有个头疼脑热,她也会守在身边端水递药……在李秀芝的悉心照料下,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婆婆仍精神矍铄,远亲近邻都夸老人有个好儿媳。

“别看我婆婆已经百岁高龄,但她一点儿都不糊涂,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够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李秀芝说。

如今,除了照顾百岁高龄的婆婆,还有一项“任务”让李秀芝倍感幸福,那就是照看小孙子。目前,李秀芝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聪明懂事,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欢乐。

对于未来,李秀芝充满憧憬,她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今后,只要婆婆能够健健康康,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我们老两口再忙、再累也值了。”

2021-04-13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刘国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377.html 1 苦日子里 笑对艰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