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每当想起这些,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党员的身影——他就是我的公爹刘玉章。
公爹1924年生于南大港王徐庄,2020年10月病故。跨越两个世纪风霜雨雪洗礼的老人,一身傲骨,正气凛然。青春岁月是在日本人的皮鞭下度过的,16岁被抓壮丁去了东北为日本人下煤窑干苦力,腿上的伤疤记录了曾经的苦难历史。10年的磨砺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锻造了他勇敢坚强、坚韧不屈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家乡的他越发坚强、成熟,乡亲们一致推荐他为初级社、高级社副主任。他不负众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全体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让大家摆脱贫困。
1957年,南大港成立农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农场建设的大潮中。先后在原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八分场任职。在农村长大的他,干农业不是外行,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他靠着两条腿走路、一辆破自行车代步,整天围着田野转,开荒种田,观天气,查墒情,看时节,抢收抢种不误农时。
他开过地头会,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及时纠正;组织过动员会,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干部群众统一思想;举行过表彰会,奖优罚劣,奖罚分明。公爹的脑子里有一张活地图,哪块地怎么样、哪个村存在什么问题、哪个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如何,他都了如指掌。他所到之处的分场都会打翻身仗,经济效益突飞猛进。他是村党支部书记,是老百姓心服口服最敬佩的好书记,也是农场领导非常信任和赏识的爱将。
1970年代启建的石化厂要扩建上项目,公爹被调到石化厂任职,在总场领导支持帮助下,他走南闯北跑国油指标。在他的带领下,困难一个个被征服,有了原油指标,工厂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石化厂成为农场最大的经济支柱。1970年代末,农场领导将他调回总场工会任职,想缓解一下他的工作压力;没过两年,新任场领导又将他调回分场。再次回到农业战线的他得心应手,连年打了几个翻身仗,分场经济效益扭亏为盈,直到1984年退休。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苦和累是他的家常便饭。公爹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起早贪黑在地里转,吃住在厂车间。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公爹一生为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清白做人。吃大锅饭时,家里孩子饿得肚子咕噜噜响,他没往家拿过一个菜团子;三年低指标困难时,他没往家捎过一把米糠;在石化厂工作时,总场领导知道他跑国油指标常出差,为他配了辆吉普车,他怕滋生公车私用的不良风气而婉言谢绝;无论到哪任职,他都没有为自己的子女和家庭谋过私利。
建党百年之际,我想对公爹说,亲爱的公爹,您一生与人为善,和睦邻里,帮助弱小,左邻右舍及您帮过的人都在感念您;您团结家人,扶老携幼,勇挑重担,亲朋好友都非常佩服您;您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厉行节约,辛苦了一辈子没过过一个寿辰;您教育子孙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懂得惜福,要珍爱生活,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为鼓励孩子们上进,您把省下的养老金分给孙辈们求学、立业、成家,让儿孙们感恩难忘;您自律自强自爱,一次次与病魔作斗争,永不向困难低头,在您生命的最后时刻,您还在坚持天天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不忘感念党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用微弱的声音叮嘱我们:“我走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浪费,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您用一生的忠诚践行了不变的初心和高尚的情操。
亲爱的公爹,您一生虽没有为我们留下什么家产,但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却让我们受用终生。在我们心中,您不仅是我们最敬爱的父亲、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好党员、好干部。您的一言一行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