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6日
第06版:06

一幅悲壮的冀中抗日画卷

——读《冀中浩气传千古》有感

杨妍妍

刚上小学的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悲壮是什么意思?”我竟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干巴巴地说了“悲痛、壮烈”。女儿轻轻摇摇头,我知道她不甚明了。今天读了列兵的《冀中浩气传千古》,从文中我找到了“悲壮”的最好解释。

悲壮,是面对日军残暴烧杀掳掠的不屈服,悲壮是洒尽热血也不放弃坚守土地的抗争,悲壮,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冀中儿女奋不顾身、拼尽全力取得的一场场胜战。冀中烈士陵园纪念馆中镌刻的每一位烈士的英名背后,都绘染着一幅悲壮的抗日画卷。

列兵文中提到十天之中两次来到冀中烈士陵园,“深情回望和细细梳理冀中地区革命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寻找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英雄事迹”,可见列兵对于冀中抗日历史的敬重。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说来惭愧,我就是地道的河间人,但烈士陵园却只去过一次,还是上高中时,学校组织的清明节扫墓活动。当年扫墓的情景已经没了印象,只记得当时的心情被烈士们的抗日精神和抗日事迹感染得激情澎湃。

列兵的这篇文章运用了详细的史实资料,通过数字化描写,将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时期的出色战役、英勇的个人抗日事迹生动地呈现出来,脉络清晰,画面感极强。数字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让文章更具象、更真实,同时还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文章中写到:“藁城县梅花镇却被滚滚浓烟和血腥气味笼罩着,5000多名日本鬼子闯入镇里疯狂肆虐,在他们狰狞的笑声和刺耳的枪声中,一个个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杀害。四天三夜,1547名无辜群众惨死,其中46户人家被杀绝,100多名妇女惨遭蹂躏,600多间房屋被烧毁……繁华富庶的梅花镇变成了人间地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梅花镇惨案。”这些数字是对日军残暴罪行的控诉,是冀中人民陷入水深火热泥潭的悲愤。“冀中军区成立半年时间,就同日寇作战100多次”“120师开进冀中时只有6400多人,八个月后离开冀中时已有21900多人”“仅仅40分钟,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战便告结束。援敌全部被歼,共击毙高田中队长以下日军60余人,俘伪军20人,缴获平射炮一门、重机枪一挺、掷弹筒3个、步枪60余支”——这些数字是冀中热血儿女在我党领导下“怒吼的”抗争,是重重打在日军脸上的响鞭。“鲜血染红了村庄,72名战士倒在了念祖村”“就义时年仅19岁”“身中27弹”“246座无名烈士墓中埋葬了247名烈士”——这鲜红的数字,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烈士们用鲜血浸染的军功章,是他们保家卫国、不惧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这种精神何其悲壮,让人读了怎能不动容?

“冀中浩气传千古”,传,不仅是流传,更是传承。在文中第四部分,列兵特意写到了孙正开老先生和于金盼主任,一个“倾情帮助陵园征集革命史料”,一个“不断挖掘、充实有关冀中抗战的史料”,都在致力于冀中抗日历史的传承。令人欣慰的是,年轻的志愿者经常会去陵园义务做保洁,无疑是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精神的感染,这里面不乏孙老先生和于主任的功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列兵的文章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遥望和致敬这些烈士,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现在最受欢迎的节目是娱乐节目,手机所用最多的程序是短视频APP,关注更多的新闻是娱乐新闻,相对于厚重的历史来说,人们更愿意选择享受快消的当下。有人说历史已经过去了,身上总是背着沉重的历史,会拖慢前进的脚步。历史应该被遗忘吗?被列强欺凌的屈辱应该被遗忘吗?为了新中国牺牲的先烈们应该被遗忘吗?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历史不应被忘记,而应被铭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激励我们前进,才能避开走过的弯路,才能大踏步地迈进新征程。

吕正操和贺龙两双紧紧握在一起的大手,1939年4月24日黄昏下齐会战斗的总攻,为掩护群众受尽酷刑被钉死在城墙上的杨领梅,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仍雄姿英发地吹响军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孔庆同……这一幅幅悲壮的画面一次次地激荡着我们的心灵。为了守护我们脚下的热土,先烈们义无反顾地贡献了一切,我们要有感恩之心,要时刻铭记这些画面,要让先烈们的抗日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2021-04-16 ——读《冀中浩气传千古》有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9854.html 1 一幅悲壮的冀中抗日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