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他们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代际划分,职业观同样如此。
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明显递减的趋势,其中“95后”首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只有7个月。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言论,更一度成为网络热搜。
在这些年轻人中,有很多还没想好下一步安排,就提出了辞职,被称作“裸辞”。
曾有媒体对1972名18岁至35岁的职场人进行过调查:22.5%的受访者“裸辞”过,49.4%的受访者考虑过“裸辞”。而在近期公布的一份媒体调查中显示,职场人首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明显递减的趋势:“70后”首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超过4年,“80后”为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只有7个月。
“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
到底是跟随内心果断辞职,还是听从父母建议,继续从事当下这份工作,24岁的李舒雅很纠结。
李舒雅在市区一家旅行社工作,大专毕业两年来,这已经是她的第三份工作了。
上学时,李舒雅读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当初投简历的时候,学以致用是她的初衷。
很快,李舒雅的求职简历就得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回应。只是,公司希望她暂时负责前台工作以及与印刷厂沟通业务动态,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转岗。
考虑到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李舒雅入了职。
可是,转眼李舒雅工作半年多了,老板始终不提转岗的事,就连之前说好的涨薪也没有兑现。
李舒雅觉得受到了欺骗,很快便提出了辞职:“我和爸妈住在一起,经济上没压力,既然我对这份工作不满意,又看不到改进的迹象,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反正‘裸辞’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还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
之后一年多时间里,李舒雅又先后找了两份工作,都没坚持太久。“找工作的时候,没考虑过适不适合、喜不喜欢,都是先找到再说。”在李舒雅看来,因为学历受限,使得她在找工作时不具备很优秀的竞争条件,只能边工作边磨合。
前不久,她又动了辞职的念头。不过这一次,李舒雅的父母提出了反对意见。
踏实肯干才有出路
李舒雅的父亲李建军曾是下岗工人,后来开起出租车,转眼快20年了。“别说吃饭、睡觉没准点儿,就连上厕所都得经常忍着。”一直以来,李建军都不支持女儿频繁跳槽。
“开出租车,什么样的人都能遇上。碰见醉酒的人,吐车上或者骂两句,咱能怎么办?把钱结了就行……”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李建军来说,稳定的工作对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工作换来换去,事业就能有起色吗?人就怕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啥也干不好。”
对于像李建军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更相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我们年轻的时候,很看重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现在年轻人这么‘洒脱’。不过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广,大环境也比过去活跃得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也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经验来左右孩子的想法。”
但李建军还是不认可女儿接二连三的辞职行为。他觉得,与其碰运气找着看,还不如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如果她辞职是为了专心学习,考个本科或者学个手艺,我会支持她。”
打铁还需自身硬
针对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的现象,记者采访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的张宝玲老师。
张宝玲从事学生就业工作10多年了,在她看来,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的行为,不能一概而论。
“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更难。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是先工作,再判断合不合适、喜不喜欢。”基于当下就业环境,张宝玲认为,“年轻人辞职,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要准确判断辞职原因在自己还是在公司,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而影响长久发展。年轻人初入职场,学习技能、融入社会更重要,面对挫折,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在她看来,年轻人初入社会就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可能很快就会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
张宝玲建议,年轻人择业前要做好职业定位和规划,充分分析个人爱好、能力、价值观。入职前,也要对即将就职的公司进行充分了解,看是否适合自己。“年轻人勇于尝试是好事,但得有规划、有目标,而非‘一言不合就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