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3日
第06版:06

“林镇”是连镇吗?

曲保华

3月26日,《运河人家》刊登《河间府林镇考证》一文,阅后有诸多疑问。

《钱塘遗事》是元人刘一清所撰杂著,全书共十卷,《祈请使行程记》是第九卷。《祈请使行程记》是南宋大臣严光大随祈请使团北上求和时所记日记。先看《祈请使行程记》原文(原文为影印版,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廿九日,易车,行陵州西关,就卫河登舟。午后,过林镇(属河间府,有梁山伯祝英台墓)。夜宿于岸。

三十日,早行舟,巳,抵灌县界(东光县)。焦佥省置酒宴于县治。夜泊野岸。

我们知道,历代文献,上至各朝正史,下至民间抄本,因著作者与修订者及刊刻者的文化水准差异以及对人对事的理解程度不同,有意无意,常常出现阙文、衍文、假借字、错别字等情况,《钱塘遗事》也未能避免此种通病,兹举一例:

(三月)二十日,易行李,上车,属官皆乘铺马。酉牌,抵新州,夜宿县治(即济州也)。

廿一日,车行,酉,过汾阳(即郭令公所封之地)。夜宿于县治。

廿二日,车行,午,至东平府,夜宿严相公家。

这里先不考证郭令公(郭子仪)所封之地在哪里,即以祈请使团行程而论,二十日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出发,怎能廿一日到达汾阳(今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廿二日又到达东平府(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此处“汾阳”明显有误。(“汾阳”疑为“汶阳”之误,汶阳即今汶上县,金代曾改称汶阳。济宁北上东平,汶上地处两地之中间位置,且是必经之路)。

经本人考证,《祈请使行程记》中所记运河水路德州至东光段史料原文,有以下疑点:

疑点一:此林镇既称之为“镇”,且位于运河岸边,并有“梁祝墓”,应该名声不小,为何历代史书、方志无记载,文人吟咏无提及,本地也无遗迹遗存,民间又没有梁祝故事流传呢?

疑点二:请注意原文作者用词,“午后,过林镇”,即“在午后(古人指中午1点以后)的时候已经过了林镇”,说明作者一行“夜宿于岸”已在“林镇”以北(不是宿于“林镇”),假设金代此“林镇”为今之“连镇”,但东光县疆域南界即在连镇,为何下文又说“三十日,早行舟,巳,抵灌县界(东光县)”?退一步,即使是“早行舟,已抵灌县界”,也说明船队又行驶了一段路程才抵东光县界,这能说明严光大一行午后已经船过连镇了吗?

疑点三:据相关资料记载,连镇晚至元代才称“莲窝”“莲窝镇”,其地兴盛于明中晚期,清末,始简称为“连镇”。现在的连镇,是金代的“林镇”吗?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疑问,请大家一起商榷。

2021-04-23 曲保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0553.html 1 “林镇”是连镇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