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后期,《老照片》曾经在广大读者中风靡一时,很多人直呼进入“读图时代”。《老照片》广受欢迎,是有客观原因的。图文并茂一直是读者喜欢的形式,但限于以往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丰富的插图,活泼的文字,精美的版面,适宜的价格,所有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又迫切需要在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老照片》不但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更迎合了人们的怀旧情绪。一言以蔽之,《老照片》可谓“应时而生”,我们确实是进入了“读图时代”。《正定老照片》虽然是新出一本“老照片”,但“老照片”和地域文化、城市历史结合,还是有独特的价值的。
正定是河北省五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毛泽东说过,“正定是个好地方”,他还表扬过这里的两个人。一个是赵陀,毛泽东称其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再一个就是赵子龙。建于隋代的隆兴寺不说,唐宋时期的历史不说,只说元明清以来。著名剧作家白朴在正定城里创作了《墙头马上》《梧桐雨》等脍炙人口的杰作。明朝,正定是天下四大都市之一。“计宇内有四大剧郡,曰浙之杭,豫之开封,北直之真定,南直之苏。”清代初期,正定还曾经作为直隶巡抚驻地。到了近现代,正定的经济文化仍然不容小觑。1897年,匈牙利乔诺吉·尤金地理学会就在正定府广惠寺多宝塔拍下了当地第一张照片,此后不知多少人在此留影。
《正定老照片》选取近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记者、传教士、军人等在正定拍摄的老照片700多张,涉及古代建筑、重大事件、社会生活、重要人物、金石碑刻、地图等方面,旨在突破单一的文字叙述,以更加生动、丰富的形式拓展记忆的维度,为古城保留一份“记得住墙头,望得见塔尖”的“自在乡愁”。有关正定古建筑的图片,真实形象记录了正定唐至清代古建保护的实况,展示了古建形制之美。特别是其中不少古建现已不存,照片尤显珍贵。很多照片反映了发生在正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
这本书的主编戴建兵先生,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目前正在深入研究正定和石家庄以及河北地方文化。
如果非要说这本书有什么美中不足,我觉得图片说明可能略显简单,读者一定有不解渴之感。不过这需要更多的学者去挖掘,以《正定老照片》这样的题目为线索、为基础,把一地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下去。我相信也一定有更精彩的发现,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追求。
另外,作为沧州人,我同样为沧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而骄傲。扁鹊、马致远、纪晓岚,闻名遐迩。晚清重臣张之洞、末代状元刘春霖、北洋领袖冯国璋、抗日英雄马本斋,更是我们的骄傲。也非常希望能有“沧州老照片”这样的书籍早点面世,记住乡愁,传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