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7日
第05版:05

谁给老八路的墓碑烫了金?

杨金丽 马向峰

张杰(右三)和 战友们在一起。

张杰、李铭是一对革命伉俪。

烫金后的墓碑碑文。

在青县,提起张杰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开辟运东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两任青县县委书记,为青县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感人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今年清明节,家人扫墓时发现,有人为张杰的墓碑烫了金。张杰不是青县人,但他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生前留下遗愿长眠青县。没有亲戚,也不是家人,到底谁是烫金人?

清明扫墓,发现墓碑烫了金

今年清明节,青县退休干部张建华像往年一样,带领全家三代10多人,来到青县金牛镇小牛庄村娘娘河畔,为父亲张杰、母亲李铭扫墓。

穿过苍松翠柏,走近墓地后,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墓碑上的字和碑顶的纹饰全部用金粉描刷了一遍,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绕到碑后,见背面的碑文也用金粉进行了勾描。

“从描刷的痕迹不难看出,这是近些天完成的。烫金人勾描得非常认真,一笔一画都在凹槽内,一点儿没有淌到外边。烫金人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没有一两个小时是绝对完成不了的,而且可能也不是一人所为。”张建华说。

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谁给墓碑烫了金?张杰夫妇的老家在河北省饶阳县,1944年受组织派遣先后来到青县投身革命,从此和青县结下一生的缘分。但是,除了长子张建华一脉在青县工作生活外,其他子女均在外地。他们家在青县亲戚不多,到底是谁做了这件事?

张建华当即想到了几个人。电话打过去,大家都说没有做,也不知是何人所为。

扫墓回来的路上,全家人感动又感慨。张建华说:“父亲19岁入党,22岁到青县参加革命。青县既是他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建设过的第二故乡。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父亲诞辰101周年。在这个时候,有人给父亲的墓碑烫了金,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

寻访烫金人,重温爷爷革命足迹

回来后,张建华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他联系上金牛镇小牛庄村原村主任,委托他在附近村打听烫金人是谁。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回音。

张建华又嘱咐儿子平时多留意打听,一定要找到烫金人。

马向峰是张建华的儿子。他觉得,烫金人一定和爷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寻访烫金人最好的办法,是重温爷爷的革命故事。

“1920年7月27日,你的爷爷出生在饶阳南张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这年是农历庚申年,于是起名马庚申。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不久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他1939年入党,不久被选为村长。1940年,他进入华北联大学习,毕业后在冀中区工作……”

随着父亲的讲述,马向峰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爷爷的一生。

抗日斗争最严峻的时期,马庚申将名字改为张汉杰,意思是此生只做中华民族好男儿,坚决和日本鬼子斗争到底。1944年,受党组织派遣,他到青县工作,将名字改为张杰。直到第三代,才改回马姓。

当时青县共7个区,主要任务是开辟运东革命根据地。张杰先后在青县的六区、三区、二区、五区担任区委书记。此时,张杰已经结婚,妻子李铭与他同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久,她追随丈夫,辗转来到青县投身革命。

在六区,他带领武工队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使运东这片未开辟的处女地,变成了热火朝天的游击区;在三区,他派员卧底,打入敌人内部,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最艰苦的斗争发生在五区。当时,五区区委书记马祥、组织委员王凤亭先后被敌人杀害,斗争形势非常残酷。张杰临危受命,来到五区。他紧紧依靠群众,带领五区人民对敌人展开了地雷战、地道战和高房堡垒战……在津浦铁路线上埋地雷、运河上截敌船、锄奸铲恶,一次次重创敌人。

在青沧战役中,张杰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亲身经历了青县的解放。之后,他担任城厢区区委书记兼镇长。1952年11月,张杰任青县县委书记,时年32岁。他带领全县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长眠革命地,21年后仍活在人们心中

“在青县,爷爷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们不称呼他的职务,而是直呼张杰同志。你能从大家的语调里听出一份感情。”马向峰说,青县人谈及爷爷,总是说着同样一句话:“张杰是全县人民公认的好书记。”

张杰两任青县县委书记,1956年在河北省委的表彰大会上,青县获奖旗一面,张杰获金质奖章一枚。他还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时至今日,人们还能记起张杰做过的那些事情——

南运河横穿青县,运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张杰担任县委书记后,主动开发利用运河,以造福青县人民。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青县在唐窑、周官屯修建了排灌两用大闸,开挖了配套大渠,在下游修建了许多节制闸,使运东40万亩农田受益,结束了运东老百姓祖祖辈辈喝苦水的历史。

青县历史上从没种过水稻。张杰利用青县水资源丰富的条件,确定在杨官店搞千亩水稻试验田,以转变农民的种植习惯。秋后,杨官店水稻大丰收,亩产稻谷超过250公斤。经鉴定,稻米品质胜过小站稻。从此,运东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李家坟是一个30户的小村,仅有洼碱地400亩,1957年全部种上水稻,当年获得每亩250公斤的好收成。庆丰收大会上,李家坟的农民一致要求改村名,从此,“幸福村”出现在青县大地上。

1962年再次担任青县县委书记时,张杰语重心长地说:“青县是我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虽不是故乡,但胜似故乡。我眷恋着这块土地,我的8个孩子,6个出生在青县,他们认为,青县就是他们的老家。在离开青县的这些年,我人不在青县,却始终牵挂着青县,青县人民没有忘记我,我也从来没有忘记青县人民。这里有我熟悉的农村、同志、乡亲,也有我死去的战友。”

1970年,张杰参与沧州炼油厂的筹建工作,1984年离休。离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为青县编写党史、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常常帮着认识、不认识的人解决实际困难。

2000年,张杰去世。噩耗传来,青县的干部群众自发赶来,送他们的好书记最后一程。谭缺屯一位农民用诗句表达痛悼之情:“青县父母官,百姓不会忘。群众心有秤,分量忒准当。首屈是何人?名杰他姓张。青县恋张杰,张杰念梓桑。”

生前,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不能生在青县,但愿长眠这里。百年后把我的骨灰埋葬在青县,我要和青县人民永远在一起。”

世事沧桑。张杰去世已经21年了。看着这烫了金的碑文,马向峰一次次心潮澎湃:“爷爷,这么久了,青县人民还牵挂着您!”

除了金牛镇,马向峰还到爷爷战斗过的马厂、流河一带打听。在大邵庄村,一位老人听说他是张杰的孙子后,激动地说:“我不知道张杰葬在青县呀!明年清明,我一定去墓地看看!”

马向峰说,开始以为,沿着爷爷的足迹,可能会发现烫金人的蛛丝马迹。但是,越是走进爷爷的故事,越是觉得,除非烫金人自己出现,否则,寻访会很难。讲出这个故事,他想借助报纸找到这位给爷爷墓碑默默烫金的好人,代表全家当面向他致谢。

2021-05-07 杨金丽 马向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1410.html 1 谁给老八路的墓碑烫了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