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火的不只景点,还有雪糕。
最先“发出大招”的当属“三星堆”,三星堆文创馆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两款青铜面具为原型,打造出品了青铜面具雪糕,分为“青铜味”(抹茶)和“出土味”(巧克力)。
5月1日当天上午,1200多支“试水”雪糕被抢购一空。
一场文创雪糕大赛全国车轮战由此拉开。
四川率先发起挑战,搬出“大熊猫雪糕”“脸谱雪糕”“乐山灵宝塔雪糕”来“打擂”;湖北队不甘示弱,推出“黄鹤楼雪糕”;陕西的“兵马俑雪糕”可是全国独一份;甘肃莫高窟推出了“草莓九层楼”“巧克力石窟外景”“奶油月牙泉”等系列雪糕;在山东,以观澜亭以及趵突泉为原型的文创雪糕,平均每天售出5000支……
近年来,中国古文化和古迹都开始焕发活力,各种奇思妙想让文创产品爆款频出,受到年轻人热捧。当稀松平常的雪糕遇上文化,一款款能够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成为游客争相购买、打卡的“网红”,一款款国潮风的设计瞬间俘获了消费者的心。
在国内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日常刚需,而是期待更多新奇的产品体验。由此,盘活商业也有了新的载体——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魂。文创产品并不是什么新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再造和创新文化。
随着各地对文创产品的深入挖掘和持续创新,文创产品越来越有新意。比如河南博物院等国内多家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制成当下流行的“盲盒”。河南博物馆的盲盒分为传说、传承、史诗3个等级,运气好的人可以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武则天金简”等“宝物”,运气差的也能挖到一捧来自文物胜地洛阳邙山的土。
随着内需被拉动、国民消费水平提高,文创正在成为城市新的经济载体,尤其是一座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
典型的例子是成都。短短3年时间,成都用文创“创”出一条新路。2017年,成都提出城市发展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行走在今天的成都,浣花溪、文殊坊、琴台路……一个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名,让城市有了穿越的厚重,古老和现代同在、传统和开放共生、烟火和时尚并存,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都一直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体现在数据上,2018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1172亿元,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已跃升至1805亿元,涨幅超过600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创竞争力和活力。
随着旅发大会的召开,沧州的旅游产业得到新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被挖掘。
始于一支“雪糕”的各地文创,却大有文章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