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宝梅
暖阳投射下来,大棚里很温润,上千株多肉植物舒展身姿,享受着阳光浴。
26岁的李金鑫,是这座多肉大棚的主人。他虽然年轻,养多肉却是个老手。
一见倾心
李金鑫喜欢多肉。侍弄起来,一站两三个小时都不觉累。
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金鑫喜欢上了多肉。那时,他还是个初中生。
李金鑫种的第一株多肉叫“猴尾巴”,是他专程到北京买来的。为了养好“猴尾巴”,他不断学习多肉养护常识,由此,爱上了园艺。
李金鑫大学时读的就是园艺专业,那株“猴尾巴”也跟随他来到园艺的世界,越长越有型。
有了专业知识,李金鑫对种植多肉更痴迷了。
大学毕业后,李金鑫成了一名白领。回忆起那段经历,李金鑫坦言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
半年后,李金鑫果断辞职,决定干自己喜欢的事——开一家多肉植物馆。
起初,李金鑫全靠从外地进货,稍作养护就销售出去。小店虽然经营得十分红火,可李金鑫却总高兴不起来:“这只是贩卖,感受不到多肉蜕变的快乐。”
果断地,李金鑫放弃了这种模式。
他投资60多万元,建起多肉养殖大棚,取名“花鑫时代”。在这里,每一株多肉都要精心养护四五年甚至更久,才摆上柜台。
如今,那盆养了15年的“猴尾巴”,依然挂在大棚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李金鑫开心忙碌。
多肉为媒
“如果你喜欢花,一定要养盆肥嘟嘟、胖乎乎的多肉,从小苗长成老桩,时不时爆出‘幼崽’,开出艳丽的小花……环境、气候及养护方法稍有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神秘而又令人期待。”李金鑫说。
多肉爱好者们喜欢称自己为“肉友”。
李金鑫微信里有500多个“肉友”。用什么土、喷什么药、如何“爆崽”出状态……“肉友”们每天都向他请教各种问题。不少“肉友”甚至隔三差五就到多肉馆,带些瓜果零食,边吃边聊。一来二往,他们成为李金鑫现实中的朋友,无话不谈。
平日里,“肉友”们的需求李金鑫都尽量满足,家里多肉快养死了,拿到他这里寄养一两个月;为多肉做造型,拿来请他处理;营养液不够用了,来这里取点先应个急……
对很多“肉友”来说,来多肉植物馆不一定是消费,也不一定有什么问题请教,仅是在这一片多肉丛里坐坐,就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释放。而李金鑫,则希望自己小小的多肉世界,为那些奔波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个心灵休憩的港湾。
乐在其中
有“肉友”编了一首歌:像我这样的人,不小心掉入多肉坑,从此买肉、买土、买花盆……
养几十盆、几百盆多肉尚且如此,而李金鑫养了上千盆。上盆、除虫、打药、防晒、通风、繁殖……一天下来,李金鑫总是满身尘土,连洗澡水都是黑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把兴趣当职业。”李金鑫说,自己每日沉浸在多肉的世界里,乐趣已经抵消了辛苦。
李金鑫还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多肉展会。
前年,他去上海参加多肉园艺展,看到很多别具特色的多肉造型,有的种在缝纫机、汽车、蛋壳里,还有的种在了白雪公主的裙子上,各种各样的造型,美不胜收。
回来后,李金鑫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多肉更好看、更有创意?”他尝试用生石花种出“520”造型,也把多肉种在了枯树槽中,独特的造型吸引了多肉爱好者观赏。
“现在养多肉的高手太多了,普通的花器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审美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才行。”在李金鑫看来,只有不断追求美,才会真的美,养多肉如此,人生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