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4日
第05版:05

追寻红色印迹 不忘合作初心

本报记者 周红红

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5月6日至10日,民革沧州市委组织部分党员赴上海、嘉兴等地参观学习,观故居,忆初心,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者,红色印记遍布城市角落。

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一幢老上海风格的二层小楼,青砖黛瓦,质朴厚重。在这条老街中,看起来那么普通,然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热血青年,在中国近代史最黑暗的时期,代表全国53名共产党员,在这里秘密开会,通过党纲和决议。他们慷慨陈词、豪情满怀,立誓要改天换地,捍卫祖国的万里河山。

相距不过1.3公里,绿树掩映着另一幢老建筑,这里是中共“二大”会址。这次大会有许多历史性的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部党章……这里的空气因历史的厚重而肃穆庄严,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

参观完“一大”“二大”会址,他们又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还被拍成电影《八佰》。虽然人们对那场战争的惨烈都非常了解,但当看到墙上密集的弹孔和硕大的窟窿时,还是禁不住热泪长流。他们说,硝烟远逝,精神永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奋力前行、兴我中华。

离开上海,赶往嘉兴南湖,去拜谒那条见证中国命运的红船。碧波荡漾、红船静泊,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在这条船上开会、唱国际歌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民革前辈故居是宝贵的政治资源,也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宣传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载体。几天时间里,他们先后参观了孙中山、宋庆龄、柳亚子、朱学范、钱昌照、沈均儒、茅盾、王昆仑等多位爱国先贤的故居,收获颇丰。

民革沧州市委驻会副主委杨国忠感慨地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我们一定会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2021-05-14 本报记者 周红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2429.html 1 追寻红色印迹 不忘合作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