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黄骅市旧城镇刘贯一故居、革命英烈事迹展馆、地下医院等红色教育基地,一批批党员干部坚定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连日来,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1942年12月,在抗日最困难时期,刘贯一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被选为仙庄村村长,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郭庄战斗中,他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为保护战友从容被捕……”在刘贯一故居,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向骅东街道交通社区的党员干部们讲红色故事。面对敌人的严刑与利诱,刘贯一誓死不投降。在经历了各种残酷刑罚后,年仅28岁的刘贯一于1946年11月13日清晨牺牲。
“看着展出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革命老物件,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老党员,更要时刻牢记党的使命,为党作贡献。”骅东街道老党员吴建华动情地说道。
仙庄保卫战、草堂战斗、大马闸口保卫战、郭庄战斗……在革命英烈事迹展馆中,一面关于战役的展示墙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战斗中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机枪、志愿者军服、军帽、老提灯等各种革命物件,吸引着参观者驻足观看。
在革命烈士英名录中,以牺牲时间为序,106位烈士的名字震撼人心:专杀日本鬼子的“姜阎王”姜思民;不惧酷刑利诱、坚贞不屈的刘贯一;出生入死、忘我工作的张解民……“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我们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红色精神成为了我们今后工作中的精神引领,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骅东街道交通社区党委书记陈萌说。
红色基地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厚重。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备战备荒时期的旧城地下医院,整个建筑埋藏于地下,全部为砖混结构,坚固可靠。地下医院内有27间房,两横一竖巷道,东西总长度60米,南北总长50米左右,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手术室、病房、药房等设施一应俱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于是在全国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我们这个战备医院就是在那时修建的……”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黄骅镇党员干部参观了“永远的怀念、革命家居、70年代那些事、红色记忆、深挖洞广积粮”等5个主题展室。
“这次参观学习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对革命先辈的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感到由衷敬佩,深刻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黄骅镇民政所职员李静怡由衷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