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一家灯具店里,30岁的凯华(化名)正和哥哥一起,有说有笑地向顾客介绍着店里商品。
这位顾客不是别人,是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王红心——凯华和哥哥口中的“王阿姨”。
这是凯华重返社会的第12年。年少时,他和哥哥曾分别因盗窃和抢劫被收容教养、入狱,是王红心帮他重返社会。
从警30余年来,王红心先后帮教、挽救了200多名失足青少年,使许多孩子走向新生,凯华就是其中之一。
“王阿姨”
2010年3月12日,凯华永远记得那一天——
再有半个月,被收容教养的日子就要结束了。可接下来,他该如何与家人相处?怎样重返社会?……一系列问题在凯华心中,对于未来,他十分向往又充满担忧。
幸运的是,那一天,他遇到了“王阿姨”。
那一天,王红心像往常一样,到保定看望沧州籍少年犯。交谈中,她得知了凯华的担忧,也了解了他的过往。在她看来,眼前这个孩子,本质不坏,只是在缺乏判断能力的年纪误入了歧途。
她决定帮助这个孩子。
从保定回来的当天,王红心就给凯华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他要接纳孩子,多给孩子关爱,多与他沟通。
凯华结束收容教养后,王红心经常请他吃饭,和他谈心、聊天。凯华手上有块文身,是辍学那些年留下的。有次聊天时,他无意间向王红心表达了想洗掉文身的意愿。
王红心明白,一块文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凯华真正想要的,是和过去告别。
她随即咨询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当得知“很难完全去除”的消息时,她心里比谁都难受。
但她并没有放弃。
大概一多月以后,她听说有家新开业的美容店有激光治疗仪,可以去除色素。她像找到宝藏一样,带着凯华去做治疗。
在王红心的帮教下,凯华很快融入社会,结婚、创业,生活步入正轨。
凯华曾给“王阿姨”发过这样一条信息:“阿姨,我们在‘里面’时就知道,出来后您还会管我们……您要注意身体,我会争气!不辜负您的期望!”
“红心女儿”
在200多名失足青少年的心里,王红心是“王阿姨”“王妈妈”,而在广大民(辅)警家属心中,她是“红心女儿”。
王红心电脑里有个文档,这个文档她从2011年就开始编辑,里面记录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沧州公安系统因公牺牲的民(辅)警名单,一共43人。
名单中,不但清楚地记录了43名警察的名字、生日、牺牲时间和家属联系方式,还记录着他们家属每次参加休养活动的时间。这是王红心在2018年发起的“红心重启生命之爱”全国公安英烈家属休养活动项目,意在帮助英烈家属重启对生活的希望,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群体。
王红心心里还装着这样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6万名民警因公牺牲。仅去年一年,就有315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平均年龄才46.3岁。
在王红心看来,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锥心之痛。
于是在2018年,她带着12名公安英烈家属,完成了第一次休养活动——组织集体出游,进行心理疏导,邀请公安民警前来慰问……活动结束后,一位家属动情地对她说:“10多年,我始终没能走出来。今天,我要感谢你,用真情温暖了我们。”
在王红心看来,那些失去挚爱的心再次敞开,重新拥抱生活,这才是公安英烈们想要看到的。
对她来说,联系旅行社、定行程、拉赞助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说服英烈家属参加活动。在那个文档里,至今仍有20位英烈的家属不愿参加活动。王红心明白,那是家属心底不能触碰的伤痛。但唯有如此,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阴影:“这需要一些时间,给家属,也给我们。”
一颗红心
王红心常说:“人生要发一点光。”在很多人心里,她就是那束光。
这些年,她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以“红心志愿服务协会”为主体,先后启动“守护童年”红心警务站、红心妇女讲习所等12个专业化志愿服务平台,服务对象涉及妇女、儿童、老人、公安英烈家属等各个社会群体,凝聚起各行各业志愿者3000余人,升起一面弘扬正义、传递温暖的旗帜。
时到如今,王红心依然三天两头往基层跑。农村老太太拿她当闺女,姑娘小伙子把她当大姐,她喜欢这些角色:“群众有难事儿,都希望我能帮一把。”
王红心不是闲得没事做,公安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她的志愿服务全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完成,下班比上班还忙。
采访那天,是个星期五。别人下了班,能过个轻松的双休日,而她还要为周末的志愿活动做准备,光星期六一天就安排了三四个活动。10多年来,这一直是王红心的常态,她始终相信:“爱是与生俱来的,在一起就要相互温暖。”
王红心在微信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条信息——刚才去买饺子,有人说:“我认识这个人,她叫王红心。”我转头看他们,却是陌生的面孔。回来的路上,我想,老百姓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是我无上的光荣!感恩、感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