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8日
第05版:05

铭记精神 汲取力量

——沧州日报读书会走进沧州安定医院活动侧记

小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诗朗诵《永远跟党走》

部分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作家吴俊泉讲述捷地惨案等真相

吴秀起讲述早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

安定医院集团董事长韩之杰分享心得

沧州日报记者齐斐斐担纲主持

文/杨金丽 齐斐斐 图/王少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沧州日报读书会举办的“讲红色故事传红色精神”活动,自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好评。

5月19日,沧州日报读书会走进沧州安定医院,讲红色故事,传红色精神。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位位壮怀激烈的党员,一曲曲抵达心灵的颂歌。讲者,意气风发、倾情动情;听众,深受教育、为之动容。

“细细聆听,红色故事中饱含很多动人的细节,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多一份钦佩和崇敬。爱国情、肝胆气、英雄心,无一不让人感动。”在分享环节,很多医护人员说,聆听这些红色故事,让人心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英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传承。

那些痛苦和耻辱

催生奋起的力量

这次活动的主讲之一,是我市夕阳红读书会会长吴俊泉。他今年80岁了,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在沧州犯下的滔天罪行。

1937年9月25日,日军侵犯捷地。因为受到抗日军民的阻击,占领捷地后,他们对全村进行大搜查,见人就杀,灭绝人性。当地一户人家8口人,除一个孩子被邻居带走,全家7人躲在地窖里,被日军发现后全部杀害。一个小姑娘,因为腰扎皮带,被认为和军人有关,当场被挑死;一位老汉在井边打水浇菜,被日军瞄准枪杀。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用绳拴起来往河里扔……半天时间,日军屠杀114名捷地百姓,在沿河一带被杀的逃难百姓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捷地惨案。

此外,日军还制造了柳孟春惨案、张家场惨案。捷地境内有运河和捷地减河。日军把老百姓押到减河边,用刺刀将人挑入水中,水流湍急,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寻找尸骨的亲人们沿减河而下,一直来到入海口。这里尸横遍野,触目惊心。人们翻找亲人尸骨,运回老家安葬。

吴俊泉还讲到捷地炮楼。日军占领中国北方后,为巩固统治,在当时的津浦铁路沿线修建了许多炮楼据点,捷地炮楼就是其中之一。捷地村民曹文通夫妇义务守护炮楼20多年,把炮楼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座炮楼也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日军侵华罪证。如今,捷地围绕炮楼和津浦铁路建起红色文化景区,让惨痛的历史和耻辱的过去催生人们奋进的力量。

解放军三打捷地,是青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吴俊泉为大家详细讲述了解放军解放捷地的战斗经过。他说:“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不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牢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数英雄故事

红色精神常青

新华区原政协副主席、红色文化研究者吴秀起,为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先驱刘清扬、刘格平、刘震寰的革命故事。

介绍的第一位党员,是早期女党员刘清扬。她祖籍今孟村回族自治县西赵河村,1894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富商家庭。1918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她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她积极发动妇女参加爱国运动,与周恩来、邓颖超等爱国青年成立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11月,她随张申府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2月,经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张申府一起介绍周恩来入党,成立党小组,在留法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1923年年底回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她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她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

刘格平出生于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他本想实业救国,遇到早期共产党员张隐韬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张隐韬为革命牺牲后,他的信仰更加坚定。1926年7月,刘格平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他来到当时的省立二中,发展多名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沧州第一个党支部。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奔赴沧州各地,发展党员、创建党支部。到1927年2月底,以沧州为中心的津南地区10多个县都有了党组织,建起了20多个党支部。刘格平信仰坚定,他一生中三次被捕,第一次被捕时才20岁,最后一次被捕后,被关在监狱长达10年。前后在监狱度过13年,在险恶的环境中他继续斗争。1944年出狱后,他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参加了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等职。

刘震寰也是孟村人,1935年入党,是渤海回民支队和东北回民支队的创始人和指挥员。“七七事变”后,他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带领回汉群众抗日,成立渤海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和津南鲁北一带,指挥战斗数百次,连连挫败日军,成为沧州地区的抗日英豪。解放战争中,他率部挺进东北,创建东北回民支队,后随军南下,立下赫赫战功。1951年,他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部队转业后,他奉调协助刘格平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等职。

吴秀起说:“建党百年华诞,让我们共同缅怀英雄故事,铭记他们的业绩,让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诵读的是经典

铭记的是初心

读书会上,安定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精心准备了节目。诗朗诵《永远跟党走》,情感真挚,语调铿锵;读书分享《长征》,有感而发,激情澎湃;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中国心》歌声响起,台下的医护人员一起打拍合唱,将活动推向高潮……

主持人刚刚宣布进入读书会互动环节,安定医院办公室主任张伟伟就踊跃地上台分享。他说,自己是沧县小垛庄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的张申府,就是自己的本家长辈。“张申府是17世,我是20世。看到《沧州日报》报道张申府的文章后,我们一家人又激动又骄傲。我们家是个红色家庭。爷爷和舅爷都当兵打过仗,舅爷牺牲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场上。父亲和大伯也都参军入伍,父亲是陆军,大伯是海军。我们这一代人,也有不少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张伟伟说,希望有机会能和红色文化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张申府的故事,这既是党史,也是家史,对自己来说意义更大。

一位护士长走上台来,眼圈红红的,原来,刚才的红色讲座,被英雄们的事迹感染,她感动地哭了。“英雄们的故事太感人了,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年代,没有生离死别,没有炮火硝烟。工作中遇到压力时,有时我们还会抱怨。可是,和战争年代相比,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只有把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好,服务好患者,才不愧对英烈们,才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

另一名医护人员说,2020年,接到武汉暴发新冠疫情的消息后,安定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我为身处这个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

读书会上,安定医院集团董事长韩之杰对沧州党史人物如数家珍。他从张申府、张隐韬、刘格平、马本斋、黄骅等一大批革命者说起,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英烈们悲壮光辉的革命诗篇。他说:“他们在劲敌面前挺身而出,不屈抗争,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回顾历史,我们有太多痛苦和屈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之路。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繁荣昌盛。”

韩之杰表示,非常感谢沧州日报读书会能走进安定医院,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办这样一次红色活动,重温历史,很有意义。希望安定医院医护人员在精神得到激励、心灵受到洗涤的同时,也能收获读书带来的快乐。他寄语员工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常与书籍为伴,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让自己不断成长。

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执行:齐斐斐 杨金丽 杨静然

2021-05-28 ——沧州日报读书会走进沧州安定医院活动侧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680.html 1 铭记精神 汲取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