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感动依然
“1924年9月24日,沧州城失守。一天后,日军在沧县城南的捷地遭中国军队阻击,一上午未能向南进犯,于是便对捷地村百姓进行报复,挨家挨户搜查,见人就杀。仅半天时间,日军就杀害无辜村民114人……”听到这里,百年前的那场战争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在场的医护人员不禁潸然泪下。
九旬老者吴俊泉的讲述,还原了捷地惨案、柳孟春惨案、张官屯惨案的经过,听得大家不胜唏嘘。但接下来,沧州军民的浴血反抗更令人群情激昂。动情之处,掌声连连。
“近代的中国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浴血拼搏的抗争史。在我们沧州这片土地上,走出了那么多伟大的革命先烈,张隐韬、刘格平、马本斋等,他们的故事需要时时重温……”许多在场医生说道。
讲者,动情;听者,动容。红色故事,再次引发大家的共鸣。
一个月前,沧州日报读书会走进解放西路社区时,就曾收获满满的感动。我市红色文化研究者孙福军为大家引经据典,通过一系列数字,讲述了发生在沧州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市女摄协主席张书俭,深情讲述拍摄“革命母亲”系列主题照片的切身经历和感触。讲述中,他们数次哽咽,现场读者不禁泪湿眼眶。
硝烟远去,但沧州大地上的抗战故事仍壮怀激荡;山河无恙,那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烽火岁月,依然无法忘记。岁月磨洗,历久弥新。
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让人充满无限力量。这也是沧州日报读书会的宗旨——讲红色故事,传红色精神。
杨静然
银发“三吴”
最美夕阳
读书会现场,最吸引人注意的莫过于3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他们都是夕阳红读书会的成员,巧合的是,三位老人还都姓吴。
耄耋老人吴俊泉精神矍铄,说话掷地有声,很难想象他已经80岁高龄。老人出生在沧县捷地回族乡,从小听着抗战的故事长大,在捷地炮楼前奔跑嬉戏。那些红色记忆,早已植入他的血脉。20年来,他不仅自己读书写书,还带领夕阳红读书会的老人们一同享受文字的魅力。
74岁的吴秀起曾是一名军人,转业后先后在新华区检察院、新华区政协工作。他不仅喜欢读书,还对沧州的红色文化情有独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读书会现场,他讲述的部分沧州共产党员的事迹感人肺腑。
最忙碌的要属另一嘉宾吴占夫,别看已经81岁,但神采奕奕,拿起摄像设备来堪比专业摄影师。老人爱好广泛,踢毽子、练太极、抖空竹,十几年前与摄影结缘,从此走上拍摄道路。他把狮城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记录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杨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