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4日
第05版:05

3年准备,搬上舞台,集结近160名演员,演出阵容堪称沧州之最。日前一部值得期待的河北梆子现代剧正在排练中,台前幕后合力,共塑精品大戏——

《大淀雁翎》演绎“淀上传奇”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排练现场

演员们认真彩排

“日寇进犯白洋淀,八路军威挽狂澜。燕赵悲歌多慷慨,大淀雁翎天下传……”大幕拉开,慷慨激昂的幕间词响起,众演员随之登场。

日前,在大运河小剧场,以白洋淀“水上飞将军”美誉的雁翎队为创作原型的大型现代河北梆子《大淀雁翎》正在紧张排练中。这部反映白洋淀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感天动地的剧目,由中共沧州市委宣传部、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沧州河北梆子剧团承办。

这部剧汇聚了市杂技团、原沧州评剧团、黄骅市河北梆子团的力量,集结了近160名演员,演出阵容堪称沧州之最。同时,《大淀雁翎》不仅是文艺工作者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倾力打造的一部舞台作品,更是沧州河北梆子剧团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再难也要排这段红色传奇”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奇兵。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奸;时而头顶荷叶,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船只。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让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他们英勇杀敌,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从1939年成立到抗战胜利,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

现代河北梆子《大淀雁翎》正是以此为原型创作而成的。

该剧讲述的故事背景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白洋淀军民共同抗击日寇。副连长槐文风叛变革命出卖情报,致使日寇以“献铜献铁”为名,血洗端村,破坏雁翎队成立。八路军女干部李侠受命担任三区区队长,组织并壮大了威震敌寇的白洋淀雁翎队,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选派侦察员向北打入敌人内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取得了节节胜利,为取得抗战全面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恢宏的音乐下,演员们投入演绎跌宕起伏的剧情,声腔时而悲凉婉转,时而激情高亢,引人入胜。舞台一侧,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长友眉头紧蹙。此刻,他似乎比台上的演员还紧张,从资金筹备、剧本创作到人员组织、彩排表演,每一个细节都让他牵肠挂肚。

这部剧的筹备,可以推至3年前。那时,天津作家贾韧有感于白洋淀雁翎队的故事,历时10年创作剧本《大淀雁翎》。他是盐山人,一直希望这部剧能搬上舞台。

他的想法与刘长友不谋而合。刘长友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把这部发生在沧州大地的红色故事搬上舞台。

2020年,二人再次对剧本进行锤炼和打磨。春节过后,排练正式开始。剧团邀请了国家一级导演刘少华、河北省梆子剧院一级作曲家李德全、沧州舞美设计师石萍萍、周璇以及河北梆子剧团优秀演员门桂英、吴素君、赵春木等共同组建了《大淀雁翎》的主创团队。因为是抗战题材,角色众多,许多退休的演员也被请了回来,再加上黄骅市河北梆子团、市杂技团、原沧州评剧团的演员,160来名演员的演出阵容,堪称沧州戏曲舞台之最。

“没几个月排不出一部好戏”

刘长友15岁学习戏曲,19岁加入梆子剧团,对传统戏曲熟稔于心。但《大淀雁翎》属于现代戏,又是红色剧目,这对常年排演古装戏的梆子团演员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刘长友要求严格,先后邀请了舞台导演、知名戏曲演员、编剧、专家等6次前来指导,剧本边排边改了数十次。

“没有几个月是排不出一部好戏的。”他说。

演员们也丝毫不敢松懈,从今年3月开始排练,不仅没有节假日休息,还要参加惠民演出。

和刘长友一样忙碌的,还有执行导演、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段卫东。演员们的表情、动作,舞台上的任何细节,都逃不过他那双眼睛。作为执行导演,段卫东不仅要把剧本吃透,还要想方设法引导演员揣摩剧中的角色。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他就不断查阅资料,请教戏曲老师,一趟趟地往老艺人家里跑。

剧团排练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可在段卫东这却没有清晰的时间安排,剧团什么时候有事,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段卫东说:“现代戏比较难,角色多,关系复杂,排这样一部大戏真的不容易,就连剧里的群众演员都付出了很多。”

“一部剧凝聚所有人心血和期盼”

剧中的女一号是八路军冀中三区区队长李侠,她的扮演者是47岁的梆子团演员吴素君。虽然进入剧团才两年多时间,她塑造的很多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但面对这部气势恢宏的现代戏,她有点望而却步。

吴素君出身青衣、花旦,平时主要饰演年轻的姑娘,而《大淀雁翎》中的李侠英姿飒爽,是一位有魄力有担当的八路军女干部,突破了吴素君以往塑造的任何角色。她如同戏痴一般,台上台下不停地练习,从眼神、表情去仔细揣摩剧中人物的形象。

梆子剧团里年纪最大的是60岁的赵春木。在《大淀雁翎》中,他饰演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这是剧中唯一一个确有其人的角色。

赵春木14岁开始唱戏,可谓身经百战,平时唱花脸的他,此次要饰演一位军人气质的司令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吕正操”的戏份并不多,可赵春木还是为了角色瘦了4公斤,每天只吃两顿饭。

他笑着说:“瘦不下去,连司令员的戏服都穿不上。”

56岁的门桂英被称为沧州梆子团的台柱子,在《大淀雁翎》里饰演向北的母亲。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但情感起伏比较多。

“向北是八路军冀中侦查排长,长期‘卧底’敌人内部无人知晓,就连亲生母亲都不知道。面对儿子,这位母亲从信任到失望,内心的感情不好把握。”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门桂英中午没休息过,从排练第一天至今,嘴里的口疮不断,天气热,嗓子疼,她忍着疼痛每天坚持排练,还要定期参加惠民演出。她说,付出这些不为别的,就为了把最好的一面献给台下的观众。

为了排演好《大淀雁翎》这部戏,剧团所有演员都付出了很多。有的演员一人饰演四五个角色,台上台下跑得汗流浃背;武行演员,每天下班后,要比别人多练一个小时的功夫;为了给剧团省钱,剧中用的船桨、渔网、小推车等道具,都是后勤人员亲手制作的;退休的老演员听说排演红色剧目,二话不说重返舞台……

排练现场,一幅“快干实干100天创精品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红色条幅格外引人注目。简短一句话,凝聚的是沧州河北梆子剧团所有演职人员的心血和期盼。

据悉,现代河北梆子《大淀雁翎》将于7月1日登上舞台。

2021-06-04 本报记者 杨静然 3年准备,搬上舞台,集结近160名演员,演出阵容堪称沧州之最。日前一部值得期待的河北梆子现代剧正在排练中,台前幕后合力,共塑精品大戏——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4724.html 1 《大淀雁翎》演绎“淀上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