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玉强的微信名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快乐不是因为你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活中,王玉强就是这样,先后经历下岗和妻子瘫痪的打击,但他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与围棋结缘,教孩子们认真而快乐地生活。
今年50岁的王玉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围棋。当时,因为中国夺得了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冠,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围棋,王玉强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沧州职院的刘红卫老师来中捷技校任教,也带来了围棋,我们十多个小伙伴就和刘老师学起了围棋。”时至今日,其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沧州围棋界的中坚力量,但只有王玉强一人成为围棋教练。
王玉强本来在中捷一家企业上班,下围棋只是业余爱好。然而,由于企业不景气,他下岗了。之后辗转几家企业,工作始终不稳定。后来他想,为什么不以自己喜欢的围棋作为职业呢?为了提高棋艺,2000年,王玉强来到北京,在中国围棋协会第六届围棋教师班学习,并拿到了二级围棋教练证,成为沧州市最早拿到围棋教练证书的棋手。回到中捷后,他开始一边上班,一边免费教亲朋好友的孩子学围棋。
沧州棋手马天放被棋友们称为中国业余围棋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可以说无人不知,而引领马天放走进“黑白子”世界的,就是王玉强。
围棋班开办之初,马天放的父母还在中捷工作。一天,马天放的父亲马宝亮领着孩子来到了王玉强家。那时,马天放只有四五岁,安静而腼腆。
但马天放展现了超乎寻常的记忆力,300多页的围棋辞典,小天放竟然能磕磕巴巴地背下来。“当时,天放根本不懂书里的内容啊,那种智力水平真是让人震惊。”王玉强说。
王玉强尽心尽力地教授孩子。“天放的天赋实在是太高了,我总是担心自己误人子弟。”这样的师徒情延续了一年多,因为马天放跟随父母离开中捷,到海兴定居而终止。几年后,马天放夺得省全运会围棋赛个人冠军后,马天放的妈妈还专门给王玉强打来电话:“玉强,你的学生拿到全省冠军了!”
2015年,马宝亮夫妻和马天放专程回到中捷,看望了王玉强。马天放送给老师一把珍藏的折扇,扇面上是围棋国手陈祖德的题字,非常珍贵。
“学棋的孩子们都知道马天放的名字,我说这是你们的大师兄,孩子们非常兴奋,争着和天放合影。”
王玉强的妻子有严重的风湿病,并且因病下岗,在家休息。2012年前后,妻子病情进一步加重,瘫痪在床,让这个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不得已,王玉强从企业辞职,在家照顾妻子,围棋班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作为一名资深围棋爱好者,办班又早,王玉强的围棋班本可以办大办好,但为了照顾瘫痪卧床的妻子,他只是在自己家附近办了一个小班。
围棋班不仅给家里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给王玉强带来了欢乐。“我特别喜欢孩子,能够教孩子学围棋,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尤其让我高兴。”王玉强说。
棋友们对于王玉强非常支持,孩子们出门参加段位赛,有的棋友出钱,有的棋友出车。孩子入段了,棋友们会组织聚餐庆祝。一位棋友在中捷的几家幼儿园里,都开办了围棋启蒙班,他原计划开办一家围棋学校,招收这些孩子,但了解到王玉强的情况后,主动放弃了办棋校的计划,而是将想学棋的孩子们推荐到王玉强的围棋班继续学棋。
在前不久的全省围棋段位赛,王玉强围棋班的9名学生参加,6人定段成功。这些年里,已经先后有十多名学生定段成功了,王玉强为中捷围棋培养了未来的希望。他表示,希望以后能把围棋班办大,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围棋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