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机井没有铺设地下管道,村民浇地还在用塑料袋水龙。我提议:这次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由党员带头捐款,解决群众的浇地难题。”5月29日,在献县河城街镇沈东城村的“两委”会议上讨论浇地的事儿,村党支部书记沈红兵首先带头捐出5000元钱。
“为村民办实事,我支持。我捐3000元钱!”预备党员沈永鹤当场把钱放到了桌子上。“我捐2000元。”村民代表沈永广跟着响应……
没想到,这个村的“两委”会议变成了捐款动员令。党支部委员沈永利、党员沈致远各拿出了1000元,在村里当过40多年党支部书记的老干部沈致平,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沈振华各拿出了500元……在“两委”会上,党员和村干部当场就捐出了1.2万元。
捐款仍在继续。在散会后的当天下午,一些村里的企业家和村民听说这件事后,纷纷表示愿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沈杰、沈跃朋、沈永辉、沈永兵各捐出了2000元钱,沈伟、沈路路各捐出1000元……一些村民代表拿着钱直接送到了村委会。
“需要1.7万多元的工程,一天的时间收到了2.36万元的捐款。”沈红兵说,看到还有后续的干部群众积极捐款,他只好向大家解释,钱已经够了,不要再捐款了。
说到为什么要提议大家捐款,沈红兵说,村里1978年打的这眼机井,把3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一开始,人们用阳沟浇地。后来,人们把阳沟平了,改用塑料袋水龙浇地。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铺设地下管道,群众意见很大。可让所有村民集资,部分群众确实有困难。为此,他才在“两委”会议上提出了捐款的事。没想到,大家非常支持。
钱的问题解决了,村里马上购买了管道等材料,组织工程人员施工作业。这几天,铺设管道的工程顺利进行。
“不让捐款了,俺就出工,无论如何也要为村里出力。”正在干活的村民张素霞说。像张素霞一样,一些村民主动出义务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6月4日,工程基本完工。
“把管道铺到地头,浇地真是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导塑料袋水龙了。”村民赵文花看着哗哗的机井水流到了地里,心里乐开了花。
“村民浇地的难题解决了,剩余的钱用于修补村里的公路,确保大伙儿捐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沈红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