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蓝领”是从制造到“智造”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融、提升企业人才理念——
“蓝领荒”荒在高质量
让20岁左右的年轻人去养牛、养猪、养鸡,会是怎样的体验?
脏?臭?不体面?本能拒绝?
但如果让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的学生来回答,他们会给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智能化、收入高、前景好。
在实习期间,他们就已经接触现代化养殖,自动化流水线、整洁的办公环境、屏幕上闪动的各类数据,区别于传统养殖的“脏乱差”,这种工作强度不高但薪资不低的工作,让毕业生难以拒绝。毕竟,大家能得到的是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工作机会,动辄三四千元起薪的实习工资,也着实羡煞旁人。
“入学就意味着就业。”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孟洪武表示,相较于普通大中专甚至本科生,高职生在就读期间他们有大量时间顶岗实习,就业后更容易上手。
“现在所谓‘就业难’‘用工荒’,其实是大家对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孟洪武道出了现实——所谓的“蓝领荒”,其实是“荒”在了高质量上,企业并不缺普通技术工人,缺的是高端技术工人、工匠,求职者也并非没有工作可做,而是需要一个能够在薪金、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满意,又能确保其职业生涯更长久更有提升潜力的工作。
尽管学生都很抢手,但孟洪武仍难免感慨:以化工专业为例,一个中型化工企业每年的人才缺口大概是300人,但职院每年可输送的毕业生只有100多人。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孩子选择化工行业,觉得高危。其实现在化工行业无论办公环境还是安全方面都非常有保障。”孟洪武表示,改变传统认知偏见是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突破的重要一步。不仅是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有对专业新发展的偏见。
专业设置和着经济脉动
钢琴制造与维修、印刷技术,这听上去就“不传统”的专业,正在为肃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注人新的活力。
外壳制造、钢琴调律、钢琴组装.....钢琴制造与维修,从前觉得高大上的技术活儿,如今却成了肃宁职教中心一些学生每天“亲密接触”的必修课。
2018年,与新中国同龄的老牌乐器企业、我国乐器行业的旗帜星海钢琴落户肃宁。产业技术转移后,随之而来的是技术人才的缺乏。
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肃宁职教中心积极与企业沟通,以校企合作方式开设钢琴制造与维修专业,肃宁职教中心负责学生的理论文化课教学,企业方派驻优秀的钢琴技师为学生教授专业实训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肃宁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是钢琴制造与维修专业火爆,针对传统印刷业和现代电商发展,肃宁职教中心特开设机电专业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方向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源源不断为当地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围绕沧州经济发展的几大板块,沧州职院打造了智能制造、化工医药及建筑建材、现代农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六大专业群,并和华为公司合作成立ICT学院进行“云智大物移”方面的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企业派出博士站上高职讲台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对于技能型人才来说,去企业一线的实践始终摆在首位。
不仅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岗位经验,还要让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走上学校讲台,为学生传授“真经”。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用‘四合’来概括,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孟洪武表示,学院不仅要严格筛选合作的企业,也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阶段就让企业参与进来。在企业走进校园进行培训的环节,不仅有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不乏大集团的博士。与此同时,为了让教师更好实现理论和实操两手都要硬,学校不仅鼓励在校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在招聘过程中更是把“3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列为必选项。
对于校企合作,沧州渤海专修学院副院长张浩感触颇深。这家以医护专业为主的学校近年来不断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验视光与配镜、口腔修复工艺、美容美体、汽修等专业也都红红火火。
“区别于传统的美容行业,现在美容师上岗都需要有一定医学基础,持证上岗。”张浩说,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产业现代化,产教融合最怕“合而不深”。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有合作单位来进行技能培训,比如仪器设备的使用都要跟合作企业保持一致,让学生能够毕业后就上岗。不仅是企业方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技能实操的培训,也会在校内对企业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后就有强烈的归属感。
倒逼企业“软”转型
对于9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生而言,在沧州沃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成果简直羡煞旁人——人手一个专利。
沃福的研发团队堪称国内一流,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中国光谷的发源地——华中科技大学,公司由多名来自国内重点高校光电专业的博士和硕士构建了一支具有技术前瞻性的专业激光器研发团队,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全面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强大的公司实力和意料之外的收获,让这9名学生全部留在了沃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就业观。”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求职者更注重对企业的挑选。但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而当下他们的挑剔,或许正在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倒逼企业进行“软环境”提升,毕竟,随着工艺的改进和管理的加强,自动化、整洁的工作环境将成为主流,而这,也将促使产业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