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6日
第06版:06

精细管理 种出千亩千斤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抢时收割、晾晒入仓,是夏收季节农户们冲刺的重点。走进河间市行别营乡韩别村,河间子业家庭农场的麦田却还是一如往常的寂静。

丰收的麦田,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农场负责人郭伟娜穿梭在“金毯”间,不时抚摸着齐整的麦苗。她说,丰收是庄稼人最幸福的时刻。

“俺这水肥地肥,哪年都比旁人收得晚些。”说起夏收,她打开了话匣子。“不过,前几天专家老师已经给俺们测完产了,初步估算,咱这儿亩产能到550公斤。”

郭伟娜的老家在河间市西九吉乡。6年前,看着农业也有好盼头,她来到韩别村流转土地发展大田种植。几年间,由于肯学好问,郭伟娜迅速成长为职业农民。她和丈夫以地为家,管理麦田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精心。今年,农场的小麦种植面积达千亩。千亩地,千斤田,这份“答卷”,郭伟娜十分满意。

这几天,虽未收麦,但郭伟娜也闲不住。除了农技人员前来测产,周边不少种植户也来观摩学习,向她取经。

“小麦丰收,离不开每个环节的用心经营。”千斤田,正是郭伟娜和丈夫用辛勤汗水浇灌的硕果。

丰收的准备工作,往往在播种前就开始了。无论种啥品种,小麦包衣是必不可少的。“给小麦包衣,就像给麦种穿上‘防护服’,有了这层保护膜,麦苗可以长得更健康。”为此,每年她都要精选优质包衣剂,仅此一项,每亩地种植成本就要增加10余元钱。

“种子处理是有效预防及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地下虫害等危害的关键措施。大田种植,讲究预防大于治疗,种子基础做好了,长出的苗壮,少生病。今年,我们就比别人少打了一遍控虫药。”郭伟娜介绍道。

除了播前准备,播种及后期同样马虎不得。

整地要精细,造墒要均匀。郭伟娜心细,整地前,她没少嘱咐工人,确定每亩地撒肥均匀才放心。每天查、仔细看,地头地边都不放过。也因此,她种的1000亩地,没有坑洼地。无旱涝之分,庄稼长得十分齐整。

播种要匀速,镇压要整齐。“镇压,是必要的小麦增产环节。这样,种子和土壤结合紧密,长出的苗齐、苗壮,整体长势才旺。”

对麦田进行“一喷多防”,同样是确保小麦稳产的重中之重。“喷除草剂时,俺就把营养液一起喷了,既治了草,又能给麦苗加营养。后期,‘一喷三防’也不能少。有时候农户们怕麻烦,要不就是心存侥幸,不喷防麦田,等到病害来了,再后悔都来不及了。”郭伟娜说。根据自家苗情,有时候别人只打一遍,她还要追加一遍,虽然每亩地投入因此多了三五十元,但她还是觉得,为了粮食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位。

在她的介绍中,每一环节都有不少种植学问。这两年,在她的带动下,周边不少种植大户也加入到了精细种粮的队伍里。不仅如此,在种植中,她还将儿子、外甥女婿等年轻人带动起来。

“通过精细管理,把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职业农民最大的追求。”就恋这把土,痴心做国粮,丰收季来临,郭伟娜更忙了,但她心中无比高兴。

2021-06-16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5880.html 1 精细管理 种出千亩千斤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