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5日
第03版:03

一场疾病导致她从小就双腿残疾,面对命运的捉弄,黄骅姑娘周洪转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发奋自强,刻苦训练。坐在轮椅上的她,是真正的生命王者——

沧州历史上首位残奥冠军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卢骐铭

周洪转:

命运捉弄,从小自强不息

1988年12月,周洪转生于黄骅市西桥村。3岁的那一年,她得了脊髓灰质炎。此后数年间,父母抱着她跑遍京津很多大医院,债台高筑,但病情依旧没有起色。

10岁那年,爸爸把她抱到离家一里路远的学校,想让她学点字,但按时接送却成了问题。父母来不了,双腿不方便的周红转就自己爬。在路上遇到人,她就坐下来,等人家过去之后再继续爬。一年冬天下雪,因为没来得及接,红转滑进深坑中的雪窝里,幸亏被人发现,救了出来。四年级时,学校搬到了邻村,她辍学了。懂事的红转在做家务之余跟着爸爸做起了小生意。帮助高度近视的爸爸看路,组装小电器,成了爸爸的小帮手。

2004年5月,河北省有关部门到黄骅挑选残疾人运动员,周红转由爸爸背着去考试,各个环节测试后,教练组决定录取她,试训期3个月,不行的话送回原籍。第二天,她和队友被送到湖北黄石的残疾人训练基地,开始了轮椅竞速项目的训练。

此前,周洪转从没有坐过轮椅,专用运动轮椅更是见都没见过。可这个农家娃却有着一股子倔劲儿。两个月后,周红转就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大连残疾人马拉松运动会,取得第四名。随着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她又先后三次赴国外参赛,均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初露锋芒,首捧残奥冠军

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周洪转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一人夺得四枚金牌,并打破了1项世界纪录和3项全国纪录。也就是在那届全国残运会后,她把目标瞄准了2008年残奥会。

在那届比赛结束后,当时还没有多大名气的周洪转很快回到了黄骅家中,沧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前往她家中,对她进行了一对一专访,成为第一个专访她的新闻媒体。周洪转当时说出了自己期望参加北京残奥会的心愿,并力争能捧回一枚残奥会金牌,本报记者和她约定如能遂愿还来采访。

一年后的北京残奥会上,首次登上残奥会舞台的周洪转,不畏强劲的对手,在女子T53级800米、200米、400米决赛中,分别获得金银铜牌。不仅为国争光,同时,也为家乡添彩,成为沧州历史上首位残奥会冠军。

“你看,我没食言吧!”半个月后,载誉回乡的周洪转见到记者后,开心地说道。

更让周洪转开心的是,又过了一年,她在老家黄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洪转说,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今后要为祖国和家乡赢得更多荣誉。

三届残奥会,六度拿金牌

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周洪转再传捷报,获得两金一银一铜;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她获得三金一银并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其中,第三块金牌还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残奥会上揽下的第100枚金牌……

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热内卢,周洪转在连续三届残奥会上共获得6枚金牌。其间,她获得各种国内和亚洲赛事的冠军更是不计其数。

运动带给周洪转的不仅仅是荣誉,还让她收获了开朗与自信。周洪转说,之前自己非常自卑,是轮椅竞速让她重拾自信,也让她变成了村里的骄傲。尽管曾获得过诸多荣誉,走下赛场的周洪转依然是那个勤劳朴实的农家女孩儿。

周洪转说,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结束后,她曾考虑过不参加下届残奥会了。主要是自己届时已经30多岁了,竞技状态肯定有所下滑,但教练员团队希望她能利用自己的大赛经验,继续挑重担、带新人。

教练的鼓励与支持让周洪转重拾参赛动力,随后她开始积极备战这个残奥周期的各项大赛。周洪转说:“这有可能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残奥会了,希望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为祖国和家乡获得更多荣誉。”

2021-06-25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卢骐铭 一场疾病导致她从小就双腿残疾,面对命运的捉弄,黄骅姑娘周洪转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发奋自强,刻苦训练。坐在轮椅上的她,是真正的生命王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733.html 1 沧州历史上首位残奥冠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