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开学,市十六中与市十四中实行联合办学,十六中成为“十四中东校区”。“一日七常规”“主题教研”“成长课程”等十四中的核心“秘籍”,被复制到十六中的教学管理中。除了成功经验的“移植”,更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层层深入的品质教育,解家长之忧的“日托”模式和基于对学校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大数据分析而作出的三年发展规划……就这样,曾经的东部薄弱学校,迎来了华丽蝶变。
2020年以来,十六中加紧发展步伐,着力内涵建设,为学校再上新台阶积蓄着能量与动力。
搭建多样化发展平台
力求全面育人
教育质量对一个学校来说至关重要,而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要分数,更要素质,尤其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拓展教育空间和内容。孩子的成长不仅在教室、在图书馆、在操场,更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不是被动填鸭,而是唤醒生命,教育不是形而上,而是遵循孩子的身心规律,促其内心成长。2020年9月至今,十六中全体班主任每周一下午进行德育主题教研,提出、研讨并实践初中品质最佳发展期的德育模式,包括新生入学时的文明形象教育;七年级利用青少年自我意识萌发进行自我品质教育(自立、自信、自强);八年级利用青少年自我形象建立侧重交往教育(友善、感恩、诚信);九年级利用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特点,结合毕业升学进行理想、责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得到践行,又让班主任学会用脸上的笑容、眼里的希望、科学的方法去唤醒学生,让孩子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学校还积极开展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在体育方面,提出了“健康第一、以体强身、以体健美、以体养德、以体促智”的理念,编排了集健美操和塔巴塔训练相结合的特色课间操。学校开展了“学语文,爱母语”书中寻梦系列活动,狠抓学生的读和写,并通过七年级汉字听写大赛、八年级成语英雄大赛,以及各年级的创新作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比赛,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升华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语文学习动力。
接下来,市十六中还计划开展“体育达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制定五项(包括女800米或男1000米、男女100米、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体育达人榜。每个月学生均可自愿申请某一项体育项目测试,凡测试达到本年级满分的,均可获得“体育达人星”贴于本班达人榜上,以此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
每3年开展一次校园艺术节,融德、智、体、美等各类活动于一体,通过班级特色展、师生才艺展和多彩体育节,为拥有特长的学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只为科学育人
学校实行单元与课时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模式。2020年9月至今,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通过每月一个学科大单元备课主题月活动,完成了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单元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作业导引、教学资源选编等。同时,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指导性方案,进行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时,首先将单元目标、重难点进行课时分解,定性定量化。其次解决5个微观教学设计,包括有效导入、重点教学、难点讲解、教学总结以及课时例题或课后作业纸的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催生了不计其数的自主高效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又不具备完全模仿的普遍适用性。市十六中的一线教师们就如何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并实践了精讲教学模式,推广了导入贯通式精讲、设问点拨式精讲等方法,在课堂上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课堂上师生的思维合作,进而提高课堂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为此,市十六中实施了教师队伍按年龄和能力分层培训发展的梯式培养策略。对于教龄3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学校本着“一年适应,两年合格,三年站稳讲台”的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对于有完整带班经历的青年骨干教师,学校为他们设定的发展目标是树立名师信念,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成为或个性魅力绽放型、或教学风格独特型、或课堂模式创新型、或教研能力彰显型的教师。
而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老教师,则努力做好中青年教师的人格引领和专业引领,承担起以老带新的“传帮带”责任。
整合学校发展历史
追求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和底蕴。2020年,学校着眼于十六中曲折的发展历史,初步梳理出了一条校园文化主线。
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原天津铁路分局沧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始建于1975年,2004年由铁路移交沧州市政府,2009年与沧州市第三中学联合办学。2019年7月,在沧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大格局下,又与沧州市第十四中学联合办学,计划在3年内成为东部城区优质初中。
基于市十六中的发展历程,学校以性质改变中的“变”与联合办学中的“合”,以及东部城区优质校发展目标中的“优”三者相融合,提出了“合和为道 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市十六中以“为贤智之师,育大雅之才”为办学目标,践行“博喻善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借鉴市十四中“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善于钻研”的教风,努力营造“静气、儒气、英气”的校风和“宜思、宜勤、宜恒”的学风。
未来,学校将以“合和”为理念,以“和爱”为原则,构建“五和”文化及校本课程体系,以校园文化助推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