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泊头军王庄地道医院引起了大家的聚焦关注。在追寻的同时,泊头的艺术爱好者们用各种形式展现了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日前,一部大型原创抗日红色戏曲剧本《地道医院》与一幅气势恢宏的全景式美术作品《地下医院》创作完成。泊头退休干部李占武和农民画家单有为,一剧一画,图文并茂地揭示了一段尘封80年的抗战历史,许多故事也随之清晰起来。
地道医院 激发创作热情
茶香氤氲,李占武讲起了半年来创作剧本的过程,有十月怀胎的感觉。今年66岁的李占武因祖辈父辈都是戏曲行家,自小就有着创作戏曲的梦想。退休后,编剧的《打香油》《 紫花丁》等戏曲屡获嘉奖。新作《运河三部曲》将京评梆结合起来,展现了对大运河深厚的情感和艺术功底。
写作,创作,在李占武的脑子里就是一个个画面。春光夏日,河海山川,无数的情节在脑中碰撞,一朝都被摆放得恰如其分,一部戏便可以“分娩”了。 李占武说这部《地道医院》便如是。
自去年年底,他就开始构思一部红色戏曲剧本。多年来,对于泊头近代历史,他了然于胸。“军屯惨案”虽为大家熟知,但画面太过悲惨,舞台艺术体现太过具象会让人不舒服。正在无数个画面碰撞酝酿的时候,《杨国藩的回忆录》入了眼帘,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拨云见日,激起了他创作的欲望。
杨国藩是何许人?正是建造泊头军王庄地道医院的军医。1941年8月至1944年秋季,在献交县军王庄(今泊头市西辛店乡军王庄)村,共产党员杨国藩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发动群众挖地道,创建了一座虽然简陋但规模宏大的地下医院,先后救治了冀中地区600多名八路军伤员,使他们陆续重返前线抗战杀敌,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组织严密、工作得力,直到日本投降,一直没有被日本鬼子发现。其间,日本鬼子几次进村搜查,因为当地群众全力掩护,地下医院得以免遭破坏和毁灭,堪称一个奇迹。
半年创作 写尽壮志深情
为了能真实地展现当时的情节和画面,李占武多次到军王庄、富镇、西辛店等曾经的地道医院旧址现场追寻。面对着红荆丛生的坟地、虫蛇肆意、荒草连天,谁也想不到这里就是地道医院的出口,伤员们经过治疗,需在地下运送一公里才可以到达这个安全的地方。
杨国藩、杨娟香、王恒昌、宋云波、李维等军民的形象在李占武脑中闪过,一股激流在心中翻滚。“一定要写出一部好剧目,一定要歌颂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李占武暗下决心。
首先是确定剧种。军民抗战,有英勇,更应体现细节的情感。李占武选择了京剧。他说,自1971年,原交河县京剧团就曾唱过这出戏。现在再创作,以气势、细腻,体现军民的智慧和情感为主。为了营造铿锵的气势,李占武的剧本多采用格律唱词,合辙押韵,节奏鲜明。情节设计、矛盾冲突,激烈且转换顺畅,整部剧本洋洋几万字,19个主要角色,《勇挑重担》《制定方案》《经受考验》等12场戏,详细讲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日军的重重封锁下,广大军民斗智斗勇、艰苦奋战、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李占武还提到了很多“意外之喜”。他的岳父李维是饶阳县五公镇人,从20多岁就随献交县长于时雨来到献交县任四区区长。岳母任四区妇救会主任。岳母家是亭子河村,离军王庄医院只有6公里。岳母曾讲到:四、五、六区联防协同作战时,岳父当年曾多次为军王庄医院护送伤员、解救伤员、打击日军、保护医院等。因此,为体现军民联防与干群关系,把岳父保卫地道医院的故事,一同写进了戏里。
去年11月中旬,《地道医院》刚完成初稿时,李占武和几位朋友去海南陵水县淸水湾采访。当时他把刚刚写出初稿的剧本捎到了海南,并让一位姓韩的小组成员看。小韩老家就在离军王庄地道医院不远的106国道旁。他看后无意间说:“我岳父当年就是护送伤员的交通员,在我村东圣屯村西北角大洼里交接伤员后,及时送到医院。中途必经梁店炮楼的岗哨关口,然后蹚水过老盐河。”他岳父当年20岁左右,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任泊头镇委组织部长,真名王彥维。杨国藩回忆录中没有此段。无意之中,如获至宝。后经采访老韩的妻子,李占武得到了通过梁店岗哨给伪军田队长送烟卷、老白干酒、猪头肉等礼品的细节和不敢走桥而绕道,在初冬季节趟着薄冰、齐腰深的水过老盐河等第一手真实材料。为丰富全剧,李占武特增写了一场“过场戏”——“护送伤员”。
目前,经过半年的书写和锤炼,剧本初稿已完成。
图文并茂 历史更加鲜明
在剧本创作的同时,泊头农民画家单有为在朋友卢代旺口中得知了军王庄地下医院的故事,倍受感动。卢代旺是泊头残联主席,今年的助残日,去军王庄慰问时,听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讲述的地道医院的故事,感动得几度落泪。回来后,立即把故事讲给了单有为。
单有为根据杨国藩的回忆录,并走访周围群众,数易其稿,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军王庄地下医院》,揭开了这段被尘封和几近湮灭的历史,这座地下医院的轮廓和规模才得以“面世”。
从画面看,主院区在房下面,有作为手术室和病房的地道区域,经过包扎和治疗的伤员再通过地道运往约1公里外的长满红荆树的坟场下面的地下室进行疗养。利用地道开设医院,救助受伤的战士,直到赢得抗战的胜利,这在河北省甚至全国都比较罕见。围绕地下医院,涌现了13岁女孩杨娟香(杨国藩之女,化装成乞丐)勇闯敌人封锁线为县政府送信,解决了医院的断粮问题、农村妇女迎着敌人刺刀智救伤病员、老百姓宁可被活埋也不说出地下医院的下落、老百姓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给医院送粮送食物、伤病员忍痛让出麻醉药救治重伤员等英雄事迹。遗憾的是,这座医院被1963年的洪水冲毁、淤平。
“再现现实、还原历史,是后世人的义务;继承革命光荣传统、讴歌颂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后代人的责任;学习前辈生死奉献、浴血奋战的精神,是当今的正能量;挖掘过去、昭示未来,我们正在行动……”就这样,一群人、一个剧本、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那段值得所有人铭记的血泪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