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第06版:06

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篇章

——在刘贯一烈士墓前的追思

秋 月

黄骅,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一片传承红色基因、孕育英雄文化的热土。有幸到黄骅工作,接受这座英雄之城红色文化的洗礼,并为之尽绵薄之力,是我一生最深情、最美好的记忆。

4年多来,带着对英烈的崇敬和追思,每年至少一至两次到黄骅烈士陵园祭奠,多次瞻仰大赵村惨案遗址、赵博生故居,看望黄骅烈士的女儿黄鲁彬,也见证了刘贯一烈士故居修缮过程并参加了开放仪式,但始终有一个未了心愿与期待:祭拜刘贯一烈士墓。这一想法并非空穴来风,烈士的壮举时时叩击着我的心灵,英烈的后人——我十分敬重的刘振起将军,对家乡、对我本人那份倾情、那份关爱,都让我为之动容。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我要弥补人生的遗憾。为此,我也要由衷感谢黄骅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学成同志,是他一直在用心用情操持着实现我的夙愿。

今年4月3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与学成同志早晨七点出发,直奔旧城镇西仙庄刘氏坟茔。天公不作美,春寒料峭,小雨淅沥,寒冷的雨点与其说是落在地上、落在身上,倒不如说是打在了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一路上,内心着实有几分敬畏、几分沉重、几分激动。开车大约半个小时,又走了大约300米左右的泥泞小路,径直走向了刘贯一烈士墓前,草草打量了一下周边环境,看到有十几座刘氏家族坟墓与之相伴,封土基本整齐划一、干干净净。我的目光急切转到刘贯一烈士的墓碑,带着一种神秘和敬仰,凝视着这座将军红材质的墓碑和碑后再普通不过的坟丘。顿时肃然起敬,我亲身感受到一个农民儿子寓伟大于平凡的崇高风范,彰显了烈士后人低调、朴实、不居功自恃的高贵品质。然而,这丝毫不会湮没烈士的一世英名,反而把烈士铁骨英魂的美名传播得更加响亮。

伫立在烈士墓前,一边摆放着寄托哀思的鲜花,一边拿起红色毛巾反复擦拭着镌刻着烈士短暂而又壮美生平的墓碑。心随境转,情思绵绵。此情此景,不由自主地穿越了历史时空,陷入了幽思和遐想,仿佛回到了那白色恐怖、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稀看到刘贯一烈士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搞农会、斗地主、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组织支前、挖沟破路的身影;依稀看到他面对凶残的“还乡团”,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场景;依稀看到他被捕后,面对“还乡团”威逼利诱、酷刑折磨,坚贞不屈、铁骨铮铮、慷慨赴死的悲壮。

“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28岁的人生是多么美好幸福的人生啊!但对于刘贯一烈士而言,平静安逸的生活没有使他留恋,枪林弹雨没有让他退缩,生死攸关没有让他动摇。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刘贯一烈士把大美人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孜孜以求的事业。正是由于这种短暂、自然与朴实,使革命的意义在他身上体现得更加清晰,党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得分外鲜明,使他的事迹格外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他年轻的生命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一道绚丽的彩虹,划过天空,流光溢彩,永放光芒。

抚今追昔,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不禁反思,如果没有像刘贯一这样千千万万烈士的英勇献身,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哪会有红色政权的建立,哪会有新中国的诞生,哪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哪会有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工作生活环境?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改变不了历史;历史能淹没平庸,但磨灭不了辉煌。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永世不忘的人。他们的英雄事迹是矗立在后人心中的不朽丰碑。

往事如烟,挥之不去。翩翩浮想被远处传来的几声鸣笛打断。我掸了掸身上的雨滴,与学成向烈士墓三鞠躬,表达深深的敬意。在转身将要离开时,蓦然一怔,觉得意犹未尽,许多早已装在心里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诉说。于是,我驻足回首,多么希望有灵感的碰撞,有九天之上的感知。我想告慰烈士,您们为之牺牲奉献的伟大事业正在不断推向前进;您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您们用鲜血浇筑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早已植根黄骅,成为黄骅之魂。当前,全国已经迈入小康社会,踏上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正在昂首阔步,走向辉煌。黄骅人民始终继承您们的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团结拼搏,创新创业,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黄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昔日的“苦海沿边”正在建设成为渤海湾畔一颗璀璨明珠。黄骅人民安居乐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充满自信、生机和活力的新黄骅正在快速崛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紧扣学习主题,通过不同形式,重温党的历史,回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让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深刻了解中国红色政权是用鲜血和汗水浇铸而成的。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懂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鉴往事,知来者。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对“四史”的学习要心无旁骛、原汁原味,坚持读原文、悟思想、重实践,还要重视创新学习载体,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用好千千万万个“刘贯一烈士”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崇英烈、歌颂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尤其要把学党史、学英烈的成效转化为守初心、担使命、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把前人的未竟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现实。这是我辈肩负的责任,也是致敬先烈、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

2021-07-06 ——在刘贯一烈士墓前的追思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7588.html 1 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