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9日
第06版:06

英雄赵博生

讴阳北方

编者按 《寻找英雄的足迹》丛书,由河北省作家协会策划、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丛书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邀请河北文学界颇具实力的中青年作家执笔,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李大钊、董振堂、赵博生、马本斋等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河北籍英模的光荣事迹。其中,《热血军魂赵博生》与《回民英杰马本斋》为我市作家讴阳北方、蔡楠执笔记述。现节选《热血军魂赵博生》引子及《回民英杰马本斋》片断,以飨读者。

英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关于英雄,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不仅可怜更是可悲的。”还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

就在这块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些英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华夏儿女的子孙后代能过上和平美好的生活,他们历尽苦难,九死不悔,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

这些英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至亲至爱,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情感,也充满着和我们一样的美好憧憬和追求。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人,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他们所经历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斗争,他们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和不朽功勋,谱写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壮丽凯歌。

在我的家乡黄骅,就有这样一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博生。

黄骅,是一个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沿海,地处渤海湾西岸,西临沧州,黄骅是全国七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1945 年,为纪念牺牲于境内的原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更名为黄骅县。因为赵博生、黄骅以及六百多位在这里捐躯的革命先烈,黄骅被称为英雄城。

2019年7月末,河北省作协李延青副主席委托我创作赵博生烈士生平传记一书,我倍感荣幸。赵博生烈士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地领导了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最伟大的士兵暴动——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光荣的地位。中革军委在当时就指出:“宁都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中的一个最伟大的士兵暴动,是革命历史上伟大的光荣的一页。”

我们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自然会想起著名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南昌起义中,起义军队战死人数四千余人,而且由于中途有人叛变,带走了五千余人,损失很大。秋收起义,参加起义三个团的兵力,合计共五千多人,最后上井冈山的革命力量只有千余人。广州起义中,新军起义阵亡者一百多人,溃散一千多人,最后保留下的也只有一千人左右。唯独1931年12月14日爆发的宁都起义,在赵博生率领下,建制近两万名官兵的国民党第26 路军全部起义,投奔红军,而且称得上兵不血刃,伤亡极小。

宁都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原国民党第26路军带着两万多件武器加入红军,在国民党数次“围剿”、大军压境的不利环境下,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特别是振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心民心,使苏区军民更加坚定了国民党必败、红军必胜的信心。宁都起义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了很大震动,沉重打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后续大发展。这支近两万人的生力军,使当时的中央红军兵力由三万余人猛增到五万余人,壮大了革命力量。

赵博生在这次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赵博生在这支军队中享有的极高威望以及他在上层军官中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起义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也不可能进行得这么顺利。

这支起义部队改编为红5军团,成为中央红军中的一支劲旅,为反“围剿”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长征中,他们担任最艰巨的后卫任务,打了许多恶仗、硬仗。紧要关头,红5军团指战员往往手持大刀上阵,与敌军短兵相接,杀得敌人血肉横飞、闻风丧胆,被誉为“铁流后卫”。

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赵博生烈士,说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并指出:“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为了写好《热血军魂赵博生》这本书,让赵博生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为更多人所知晓,我从英雄的故里到保定军官学校,从西安再到江西赣州、宁都等地,多次采访、搜集他的生平事迹资料。随着采访的深入,获得的资料越来越翔实,我对赵博生烈士热血报国、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越发崇敬、感动和震撼。

从接受创作任务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对我来说仿佛就是一次漫长的穿越。在走访和倾听的过程中,在拂去尘灰的资料里,赵博生烈士鲜活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冲锋时的呐喊、长夜中的沉思、风雪中的坚守、牺牲时的壮烈……无不牵动着我的心。他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亲人,在承受着苦难,在坚守着信念,在不断追寻、不断前进,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他,少年立壮志,读书习武,家庭遭遇恶霸地主诬告,倾家荡产,敢于县衙之上力辩申冤,并在心中埋下反抗黑暗、救民于苦难的种子。

他,投笔从戎,保定军校深造,从旁听生到越级特优,抱救国之志,成军中新秀。

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从北京政变到天津大战,从血战南口到五原誓师,从援助北伐革命,到任西安城防司令,从带特种部队怒上秦岭,到汉中受挫,从不接受改编赋闲,到受邀为国民党第26路军总参谋长。他,历尽苦难,信念不改,寻求真理,艰难找党,被派兵进驻江西“剿共”,在民族危亡生死关头,终于找到军中地下党组织,被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重获新生。

他,临危受命,开展兵运工作,地下党成员被捕,蒋介石亲自发来电报严令缉拿,他运筹帷幄,化险为夷,团结将领,提前起义,摆下鸿门宴,起义大获成功。

他,带领近两万大军加入红军,接受整编,成为红5军团14军军长兼参谋长,出神入化指挥作战,屡建战功。

他,配合主力军,钳制敌人,在黄狮渡一线决战。为了战斗的最终胜利,他亲率突击队誓死保卫阵地,在距敌只有百米的地方,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年仅36岁……

2021-07-09 讴阳北方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8070.html 1 英雄赵博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