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国
冬夜的月光趴在窗台上,看着王科长加班。王科长无暇顾及月光的温柔,独自沉浸在深思中。他时而挠一挠头皮,时而扶一扶眼镜,缓解着焦虑和压力。门外响起了风声,仿佛陈局长的催促声:小王你要加快一点,千万不要误了县里的大事。
王科长正在审查一件项目合作协议,确切地说是一份开发协议。项目方是来自一家500强企业英诚公司。这家公司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闻名全国。王科长是去年机构改革时,从县政府法制办合并过来的,也是县司法局新成立的法治审查科首任科长。他和曾经的同事们说,人挪活树挪死,换个环境换条路。在背后,他对原单位很不舍,毕竟曾经付出很多,但到了新单位,也要“既来之,则安之”。
他工作态度踏实肯干,生活俭朴,从一辆破自行车到一辆“飞人”电动车,在通往县政府的大道上往来了十多个春秋。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他的头上多了一顶红色头盔。有人问他,王科长,你安全意识加强了嘛,知道戴头盔了。他笑说,我加班晚回家,老婆大人下通牒,必须戴头盔,否则晚上不许回家。
王科长与他的老婆是同学,知道老婆是为他安全着想。老婆支持他现在的工作。老婆说,你一个法律专业的硕士生不去干专业,却去当秘书,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专业人干专业事,这口号喊了多少年,现在就要落实到你身上了。你趁着这个新岗位,把自己的“法律武器”打磨成“航母”,等咱们退休了再找一个法律咨询的活儿,轻轻松松挣外快,甜甜蜜蜜过晚年。王科长被老婆一番理想议论说服了。
思考累了,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月光,月光和他认真地对视着。其实他特别想跟月光私语,然后在月光的沐浴里去诗情画意。但工作总是终止他的诗情画意。去年9月,陈局长拿来了一份文件,对他说,看看吧,这是最新指示。他一看,是刚刚发布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陈局长又说,小王啊,这回你们有了尚方宝剑,更要把好这最后一道关啊!
任何新制度的实行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决策之前,上一把锁,关一道门,使那些曾经顺顺利利通过的人浑身不自在。王科长笑着对各方领导耐心地解释,要想根除“拍脑门”决策,就需要集体智慧、层层把关。
而就在前天,陈局长为了这份开发协议催了他两次。陈局长叮嘱,这个英诚公司可是一个大块头,能不能加快审查进度?县领导每日都在催。他看陈局长焦急的眼神,估计他也是被县长逼急了,解释说,问题不在我们,首先是英诚公司缺少必要手续,比如这个项目可研报告太简单,很明显是一个套子文本。这事一拖再拖,现在王科长不敢再拖了,晚上加班就是第三次在审查英诚公司的项目可研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凌晨4点,他终于审核完毕,依然没给通过。第二天,陈局长听了他的汇报,脸立马拉黑。陈局长说,小王,咱们是得把好法律关,可是咱不能刁难人啊!如果有人向县领导告咱们一状,说咱们不讲政治,不讲方法,胡乱作为,我这一顶小乌纱不掉也要晃三晃啊。他一脸苦笑,一时语塞。陈局长一再催他表态。他声音不大,却很坚决地说,我把的关我负责,我签的字不能改!
很长一段时间,陈局长不再理他。有传言说,因为王科长的问题,引发英诚公司撤资,英诚公司撤资引发县长大怒,县长大怒引发陈局长挨了一顿臭骂,而陈局长只能忍气吞声。陈局长认为王科长没错,但心里还是有气,这家伙太坚持原则了。
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陈局长脚踩祥云,落在王科长面前。那时候,王科长也是在月光的陪伴下加班。陈局长站在窗前,挡住了月光。陈局长笑着说,小王啊,你可立功了,英诚公司的项目又来了,而且是老总亲自驾到。原来,负责项目的开发经理因私人问题缠身,无暇顾及各种文本资料质量。文本三次被退回,引起了老总的注意。老总亲自过问,这才查出真相。项目经理糊弄贻误工作,甚至撒谎污蔑地方政府领导,被公司起诉到法院追究责任。这件事把引进项目的县领导气得吐了血。
王科长觉得月光拐了个弯儿,绕过了陈局长,照在了他的身上。
英诚公司的第四次开发项目终于通过的那个周末,王科长把自己关在房间睡了一下午。晚上,他拉着老婆说,今晚去散步,我好好洗次月光浴。
月光就大胆地扑在了王科长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