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到来,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更让语文教学面临全新挑战。
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和知识储备是语文学习的“根系”,如何让“大语文”教学更好开展?河间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边伟丽试着做“聆听者”——
走下讲台做聆听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化宝库中,经典古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比较耀眼的一颗——杜甫!”
这是河间市第四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边伟丽的普通一课,这节课她要讲杜甫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她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举起手,眼神中满是渴望。
边伟丽内心泛起丝丝涟漪。她放下课本、走下讲台,决定把课堂交给他们。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誉为‘诗圣’,他的字倒过来是‘美子’,因为父母希望他成为美男子,他的主要作品有《登高》《春望》‘三吏’‘三别’等。”
“他一生漂泊,原来是浪漫主义诗风,在安史之乱后诗风大变,由浪漫转现实。诗歌大多反映社会黑暗,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江畔独步寻花》实为寻百姓之乐,是杜甫在饱经离乱后暂时有了安身之处,欣慰而作。”
整整两节课,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杜甫的偶像李白、诸葛亮谈到他的诗歌成就,从他的显赫出身到晚年落魄,从《江畔独步寻花》的创作故事到他的诗歌成就,从“野无遗贤”到“安史之乱”,感叹满腔抱负一身才情的他,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挡在仕途外,也悲情于他“59岁撑死”的坊间传闻。
边伟丽成了课堂最忠实的聆听者,孩子们侃侃而谈,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她的教学目的就这样达成了。
“知识不是用来教的,孩子们心里都有,我们只是拿出来整理好再还回去。”边伟丽说,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还给生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思考者、学习者,老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储备,在课堂上整理、提高,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孩子们说着说着就会了,想着想着就记住了,自然生发、自然成长。
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年级越高语文教学反而越轻松?边伟丽的课堂就是如此。
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学生们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厚积薄发。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边伟丽可花了不少心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伴随轻快的乐曲,学生们跳起了手势舞。这是边伟丽发起的课前律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活跃了思维。
以诗词为曲的手势舞,是她偶然在网上发现的,动作和韵律结合,让抽象的古诗词具象起来。小朋友们刻苦练习争当“领舞”。每练好一首手势舞,边伟丽都会用镜头将其记录保存下来。
这是边伟丽为了突破背诵古诗词的瓶颈想出的“新招”。“单一的鼓励方法,孩子们很快就会疲惫,所以要不断用新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阅读梯度教学法”,因为学好语文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从一年级开始,边伟丽就坚持引导学生们字、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坚持课内外名家名篇的阅读与拓展;每两周在班级举办一次古诗背诵PK赛,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古诗记得多;一年级的学生们将诗转化为图画,二、三年级的学生们给诗配上手势舞,用“写绘”和“舞韵”加深印象;每月阅读10本书以上的同学,可以获得阅读存折并兑换相应奖励,三年级的班级图书角有600多本经典名著供大家随时翻看借阅;“阅读微体验”则是在学生们有了一定阅读积累后的总结归纳、综合表达,“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我从中获得了什么?”;她把古诗词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补充,因为她觉得接触古诗词就是在感受美好,是在增加体验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边伟丽常跟学生们说,大语文的积累,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都不会太早。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坚持阅读的终身习惯。
让学生记住自己的闪光点
“一个中等阅读水平的人,每年阅读量可以达到500万字。每天半小时、不疾不徐地读,一年可以完成20本,这是孩子踮起脚就能完成的阅读量。内心丰盈才是孩子们终身成长的目标,加油!”
“张腾晖,能说会道这个词用在他的身上一点不为过,每次读完一本书,都能流利组织语言并完整地表达出来……”
“冯一铭,胖胖的身体,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被同学们戏称为‘铭大哥’,究其原因,一个是身形大,一个就是学习特别优秀,很有亲和力……”
这是属于边伟丽和学生们的故事,她的办公地点在教室,最喜欢坐在那里安静地欣赏每个孩子,记录他们的成长进步,并用及时表扬的方式锁住这些闪光点,让闪光点不断放大成为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她说:“我与全班每个孩子都有故事,并会一一写出来珍藏。我要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闪光点,让我的教育故事成为他们的成长点。”
在边伟丽的班级,没有“大尾巴”的“学困生”。学生在掌握自学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团队的整体进步。比如在学习小组中,知识掌握更好的孩子会为学习有困难的同伴进行辅导,落后的孩子跟上了,而把知识由输入转为输出的孩子,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如果有一天,边伟丽班级的掌声格外热烈,那一定是学生们为基础较差的学子送上的真心鼓励——也许,他只是勇敢地举起手回答了一个问题。
边伟丽坚信,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孩子不是按照你的期望成长,但他一定会按照你的认同成长。”这样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家长们。
“童年很短、未来很长。童心未泯、所遇皆甜。你负责快乐成长,我负责记录你的美好。”近3年来,边伟丽与学生、与家长的教学故事又多了几万字,而她与学生们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