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第05版:05

王淑凤:情系高墙三十年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魏志广 摄

为了谁,顶风冒雪而来?

王淑凤1959年入党,是个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是老典型了,参加过河北省学活学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曾受到时任省委书记林铁、省长刘子厚的接见。工作近40年,无论在文教卫系统,还是担任县人大主任,她都干得有声有色,颇有政声。

1997年,从县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很多人以为她会闲居在家,笔墨怡情。没想到,她身兼县关工委主任和“五老”帮教团团长,全身心投入帮教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说到帮教的原因,王淑凤想起了1987年参加的那次公判大会。一个年轻的小伙当场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他的母亲白发苍苍,哭得死去活来。

坐在主席台上的王淑凤,怎么也忘不了那位母亲的眼泪。那些犯法的孩子,全赖自个儿吗?难道家庭没有责任?学校没有责任?社会没有责任?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下定了帮教的决心。

每到年底,是王淑凤和“五老”们最忙的时候:沧州、天津的五六所监狱,他们都要走一遍。

有一回到天津滨海监狱帮教,正赶上下雪,王淑凤还感冒了。始终支持她的儿女头一次劝她别去。她说:“里面关着的要是咱孩子,去不?”说完,裹了件厚棉服就走了。

他们摸索出一套帮教方法来:先播放家乡面貌改变的视频,再播放家访时拍摄的服刑人员亲属的电视片,然后由狱方和帮教团代表发言,接下来给服刑人员每人一份礼物,最后是面对面交流。

礼物不大,却饱含关爱:这是肥皂,你们要洗洗脸;这是毛巾,你们要擦擦身;这是笔和本,你们要记下心灵日记……

一位监狱领导语重心长地告诉服刑人员:“人家老太太顶风冒雪来到这里,为了谁?还不是盼着你们早日出去,重新做人!”

是什么,让她们彻夜长谈?

在沧州监狱帮教时,崔某引起了王淑凤的注意。

崔某只有二十出头,身体单薄,眼神中透着绝望和无助。临来前,王淑凤和监狱联系过,知道他是新来的,因为抢劫被判无期。他情绪非常低落,几次试图自杀。

王淑凤笑着把礼物递到他手上:“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

崔某抬起头说:“我父母身体不好,身边又没人照顾,不知怎么样了……”说着说着,语调哽咽了。

几个月后,帮教团再来时,同行的竟然有崔某的父母!父子母子相见的那一刻,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之后,崔某一扫消沉情绪,在狱中表现越来越积极。

后来,崔某的父亲去世时,监狱破例允许崔某回家见他父亲最后一面。

办完丧事后,崔某的母亲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到监狱进行帮教。那次帮教活动很成功,崔某泪流满面,表示一定积极改造,很多服刑人员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回到海兴,没有回村的车了,王淑凤邀请崔某的母亲吃、住在自己家。当晚,两个母亲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崔某的母亲倾诉了整整一夜,流了一夜的泪。一开始,她叫王淑凤大姐,后来一论岁数,又叫大姨。临别时,她一个劲儿地说:“遇见您,我儿就有希望了。”

果然,崔某积极改造,减刑提前出狱,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又有了温暖。

他们的事,必须一管到底!

与崔某不同,戴某入狱2年了,他的父亲连封信都没写。

当王淑凤和“五老”们走进戴家时,一切都明白了。

戴父是一位老党员,孩子出事后,除了恨,就是痛,身体越来越不好。在他们的劝导帮扶下,戴父深受感动,说:“我这就给孩子写信,让他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再次去监狱帮教时,戴某一改原来消极、低沉、颓废的状态,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他在狱中救人,立了一等功!

2013年12月20日,戴某假释出狱了。

出狱第一件事,是到县老干部局看望王淑凤和“五老”们。临走时,戴某说,以后再去帮教,算我一个!

帮教这些年,王淑凤遇到过多少戴某、崔某?答案是,太多太多了。每个人背后,王淑凤都有一长串和戴某、崔某一样感人的故事。

2014年11月2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淑凤作为老干部先进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如今,她85岁了,依然一如既往地走在帮教的路上。让她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加入到帮教的工作中。

人物简介:

王淑凤,海兴人,1937年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教师,先后在初级社、高级社、乡妇联、县妇联、商业系统、医院、计生委、县人大工作。1971年参加河北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参加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97年退休后,担任海兴县关工委主任,一干就是30多年。她带领海兴“五老”帮教团义务帮教服刑人员,事迹感人,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2021-07-16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8847.html 1 王淑凤:情系高墙三十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