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溺水成了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随着暑期来临,天气日益炎热,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期。调查显示,发生溺水事故的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多是与同学结伴外出,没有成年人的陪同或看护,且下水游泳时未配备救生设施。农村无人看管的公共河流和坑塘,是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我市部分学校在加强常规安全教育的同时,做出了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沧县高川乡高屯小学——
手环笔袋强化“六不准” 救生竹竿助力科学施救
早饭后,沧县高川乡高屯小学五年级学生钱梦雅坐到桌前开始写作业。一拿出笔袋,上面印制的“防溺水安全歌”便映入她的眼帘。“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需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处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外出玩耍时,钱梦雅手腕上特别的手环,也总会引来小伙伴的关注。因为这个手环不仅颜色鲜艳,而且上面印有防溺水“六不准”,时刻提醒孩子们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这个特制的“防溺水”笔袋,是今年放暑假前高屯小学送给每一位学子的特殊礼物,而防溺水手环从去年暑假开始就所有学生人手一份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孩子时刻提醒自己——珍爱生命,远离坑塘。”校长李猛语重心长地说。
在发放“防溺水”笔袋的同时,学校还购置了10根6米长的竹竿,并为其喷上黄、白、红三种醒目的颜色。这些竹竿被安放在学校附近的多个坑塘边,并配以“防溺水救生竹竿”提示牌。一旦遇到有人溺水,岸上的人可利用救生竹竿,及时进行营救。
沧州市高新区明珠小学——
巧用“大喇叭”来提醒 摸排坑塘设立警示牌
“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近期多地发生未成年人溺亡事件,为我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迫切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履行监护人职责,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现将有关知识提醒如下……”
这是沧州市高新区明珠小学学子录制的防溺水宣传音频。每天中午和傍晚,在高新区的各个村庄,这个温柔而坚定的女声就会在“大喇叭”中响起,将溺水高发的时间段和主要原因、防溺水“六不准”和“四牢记”、溺水自救和科学施救方法一一道来,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明珠小学还到全区所有的村庄进行摸排,详细记录坑塘的位置和数量,与相关部门联动,在坑塘旁设立警示牌,拉上防护网。
平日里,明珠小学把防溺水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利用放学铃声播放防溺水儿歌和温馨提醒,要求学生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背诵防溺水“六不准”和“四牢记”,为学子们发放防溺水安全随身提示卡,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前不久,明珠小学还组织学生前往沧州市水世界主题乐园,开展了以“安全教育防溺水 平安快乐你我他”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学习救生衣的正确穿法,进行溺水自救和科学施救模拟演练,对溺水险情和科学自救、施救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