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路华小学,有一个痴迷“玩”电脑的男孩儿。他的“玩”,可不是刷视频、打游戏,而是不断了解和深入钻研电脑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置。不仅如此,他还用学到的知识多次为老师和同学们排忧解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脑小达人”。他,就是六年级4班的张奥博。
父亲领进门
自学巧积累
张奥博的父亲曾在部队工作,张奥博从小就对父亲崇拜不已。看到爸爸在家经常用电脑工作,只有一岁半的张奥博对电脑充满了好奇。他也煞有介事地坐在电脑前,模仿着爸爸的样子在键盘上敲敲打打。
从此,张奥博便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玩简单的小游戏到听音乐、看电影,再到应用Word、Powerpoint等文字和幻灯片制作软件,起初都是爸爸教张奥博基础操作,但是张奥博自己不断摸索与实践,对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了解,使用起来愈加得心应手。如今,就连爸爸遇到应用方面的问题,也不免要向张奥博请教。
张奥博对电脑的痴迷,还远不止于此。有一次,他到姥姥家去玩,在浏览书架上的图书时,张奥博发现了小姨几年前购买的一本介绍电脑应用知识的书,他赶忙拿到手中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姥姥拉着他去吃饭,张奥博依然舍不得把书放下,直到姥姥答应让他把书带回家去看,他才作罢。
无论是外出参赛还是参加义工活动,只要发现现场有音响或投屏设备,张奥博就会静静地站在一旁看音响师或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时常沉浸其中,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
就这样,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张奥博在电脑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置方面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这也为他日后“大展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及时排故障
老师好帮手
有一次,一位外校的语文老师来路华小学录制公开课。调试课件时,音频无法正常播放。老师反复试了几次都不行,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张奥博走上讲台,主动请缨:“老师,我来试试吧!”
原来,在老师调试的过程中,他已经找到了无法播放音频的原因——音频的源文件不在这部电脑上,打开文件的软件也不对。只见张奥博干净利落地切换了文件的打开方式,重新导入音频,问题迎刃而解。老师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公开课顺利地完成了录制。下课后,老师来到张奥博身边向他道谢,还说一定要和他交个朋友。
其实,像这样的情形,在张奥博这里屡见不鲜。
就说教室里的大屏幕吧。上课时,老师们需要把电子设备的影像投到大屏幕上,但是很多投屏软件都不好用。张奥博百般搜索,发现了一款非常适合的投屏软件,在全年级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班主任宋艳玲准备公开课,是张奥博为其推荐的PPT制作模板;学校公众号上的《雷锋精神照亮时代新人》系列内容,是张奥博辅助大队辅导员张晶晶进行编辑和制作的;毕业典礼上,为同学们的诗朗诵所配的所有画面,也是张奥博利用“剪映”剪辑制作的……
“奥博可是我的好帮手,现在毕业了,我还真舍不得,以后老师要是再遇到问题,还得找你请教,到时候可得出手相助啊。”宋老师笑着说。
主动来授课
解同学之忧
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很多作业都要在线上提交。张奥博发现,有的同学和家长不会用手机或电脑发送邮件,发送给老师的电子文档打不开,排版也存在很多问题。于是,他创建了一个教学“钉钉群”,在线上为大家讲解必备的电脑知识。
第一节课,张奥博运用了电脑屏幕共享的方式来授课,他不但讲解了基本的操作,而且耐心地回答同学和家长们的提问,大家都对这位小老师非常认可。
第二节课,本来打算使用共享手机屏幕的方式直播授课,但是因为“钉钉”版本更新,正式上课时张奥博发现直播界面上的“共享屏幕”按钮竟然消失了!而在手机另一端,小伙伴们正等待着他的分享。这可怎么办?经过再三考虑,张奥博决定以录播的方式为大家上这一节课。可没想到,视频上传后,问题又来了——视频没有声音。他赶紧上网搜索,找到了原因:录屏时,手机麦克风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录入声音。于是,张奥博只得重头再来,打开麦克风,重新录制了一节课。
即便遇到困难,张奥博依然坚持为大家直播授课。通过他的讲解,同学和家长学会了使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正确发送电子邮件,也为老师减轻了工作负担。
久而久之,路华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遇到电脑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张奥博求助。而大家的信任和喜爱,更激励着张奥博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探索和钻研电脑的路上越走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