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世峰
“百姓过节,我们过关。”进入伏天,沧州市“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兼危化监察大队大队长尹红伟和同事们连日来一天也没休息,每天冒着酷暑奔波在执法第一线。从2017年负责危化执法工作以来,歇班对于尹红伟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
38岁的尹红伟自2017年专项从事危化执法监察工作以来,就把全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4年多来,他先后带队执法检查企业400余家,立案查处了200余起危化安全案件。“一周7天,至少有4天在各县市、在企业。”尹红伟说。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全市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620家,200余个危险化学品品种,这些数字都在全省名列首位。针对危化企业体量大、业态多、规模各异的实际情况,尹红伟将风险等级最高的23家A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年度执法计划。根据季节不同,组织执法人员分别开展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高温高压生产储存设施及其安全管理的重点执法,监督企业安全生产。
最近,尹红伟带队来到了沧州炼油厂,从中控室到装置区,他登梯爬罐,细查每一个设施和部位,全面、深入、细致排查隐患。“他每到一个企业都是这样,必须自己在一线带头查,全市的重点危化企业他都了如指掌。”尹红伟的同事说。
企业“双控”体系建设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抓手,也是尹红伟执法工作的重点之一。他坚持“督促指导到一线、解决问题到现场”的做法,深入各个企业生产一线,内外参数对比,查找问题,消除隐患。为了规范重点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尹红伟多次组织了对石油炼化、涉氯涉氨、氯碱单元的观摩执法,放大执法效果。尹红伟说:“安监执法,不能仅对个别企业,而是要执法一家企业,规范一个行业,这样才能保障危化生产安全。”
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内部责任划分,几年来,尹红伟针对我市危化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了不同版本的6份课件,先后50多次带专家上门,对企业隐患整改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生产硬件水平。
在严守安全红线防控重大风险的同时,尹红伟自觉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严格执法,一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多年来,经他主持查办的案件,无一起行政复议、撤销、变更和诉讼案件,办案准确率达100%。正是这种执著与追求,尹红伟连续多年考核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河北省十大应急管理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