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青县组织的一次建党百年座谈会上,我有幸作为全县1800名在党50年老党员的10名代表之一参加了会议。更有幸的是,在会上,我邂逅了百岁老人王金荣,他也是代表之一。
王金荣,这个最近屡屡见诸报端的名字,大家或许并不陌生。他1921年8月出生在青县运河西岸的盖宿铺村,与中国共产党同龄。1943年,22岁的他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候加入共产党。入党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秘密渡口,因当时的运河上既无桥又无船,只能大笸箩当船,木锨当桨,运送八路军干部过河。
这位红色艄公从1943年一直划到1947年,一划就是5年,从抗日战争划到解放战争。无数革命者,就是坐着他的笸箩穿梭于运河两岸、走上对敌斗争的最前沿。我的父亲母亲就在其中。1946年到1947年,我父亲张杰任五区区委书记,母亲李铭任五区妇联主任。辖区的27个村,分布在运河两岸。出于工作需要,父母坐笸箩过河就成为一种常态。
王金荣老人说:“张杰坐笸箩渡河次数比较多。”印象较深的是1946年初冬,运河上刚结了一层薄冰。因为情况紧急,上级让他连夜送我父母过河,他和同伴毫不犹豫地抬上大笸箩来到河边。二人跳入水中,王金荣在后面游水推着笸箩前行,把我父母送到河东,他俩再游回西岸。往村里走时,衣服上的冰碴发出咔咔的响声,他二人互相打趣,咱俩都成冰人了。
新中国成立后,王金荣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15年,盖宿铺村一时成为全县的先进典型,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老共产党员,继续散发着光和热。
见到王金荣的一刹那,我的心情既激动又高兴,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立刻站起身,紧紧握住他的双手,问安、致谢。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谋面,但见到他,就如同见到我久违的父母一样亲切,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当年用笸箩帮父母渡河的老艄公仍然健在,而我的父母已过世多年,见到故人,思念亲人,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为了纪念这个千载难逢的时刻,我搀扶着他站起来,在青县县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的横幅下合影留念。我一生拍过无数次照,但和百岁老人合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更何况,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摆渡过无数革命者过河奔赴对敌斗争第一线,包括我的父母。无须多言,这张合影,将是我一生中千金难买的最珍贵的一张。看到它,当年父母坐笸箩过河的情景就会浮现眼前;看到它,就会知道,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曾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
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国钧同志将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挂在我胸前,我已激动万分,邂逅百岁恩人王金荣,更使我心潮难平。座谈会结束了,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衷心地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