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7日
第06版:06

马金荣:“子弹落到了我的脚面上”

齐斐斐

马金荣和老伴

“打仗可真是,脑袋别到了裤腰带上,可是我从来没怕过。”这是94岁的马金荣老人,一上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老人话语已经不清楚,只有“打仗”二字伴随着脖子上的青筋、瞪大的眼睛,显得尤其有力。

老人的家在运河区南陈屯乡大王庄村,自幼家贫,12岁便从军入伍。当天晚上,就拿着一把手枪和区小队的八路军劫持了日本鬼子的一辆卡车,还抢了一挺机关枪。

老人的儿子马洪顺说,老人身经百战,沧州、泊头、青县、张家口、石家庄等地都留下过战斗的足迹。马金荣身高体壮,一入部队,就扛起了大炮,那时候的大炮都是临时拆装,连同炮弹由人力背着上战场。

老人说话断断续续,回忆就在一段碎片中逐渐完整清晰起来。十几岁的马金荣辗转来到晋察冀军区。1945年8月,张家口战役打响,这是我军在苏军没有配合、国军想去都去不了、日军想等都等不了的情况下,用武力收复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那场战役,马金荣跟随部队同敌人血战了几天几夜。说着,老人不时地摸摸头说,子弹就从头上身上飞过,头皮被子弹擦伤了,满头满脸都是血。“大家都不在意流血了,只要是还能走,就往上冲!”就在这场战役中,一颗子弹穿过了马金荣的左脚,趔趄着,他依然坚持到战斗结束。

老人还记得石家庄战役时,敌我激战,死伤无数。夜晚休战的时候,战士们在战壕里实在口渴难耐,就翻越战壕,在成片的尸体上爬过,看见几口大缸就飞奔过去,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其实这并非水,而是酒,等战士们反应过来,已经醉了。因为战场上的这次“误饮”,老人一辈子再没沾过酒。

因为左脚受伤,在后方治疗后,马金荣没有赶上部队南下的脚步,回乡结婚后到天津一家私营企业打工。

马洪顺说,父亲一辈子勤恳朴实,从来没仔细地说过自己的战斗史,只是说,有吃有喝的太平日子得知足。老人一辈子不爱说,吃苦耐劳,在天津工作的时候,过年过节都是主动值班,甘于奉献。1个儿子3个女儿也继承了父亲勤俭节约、和睦友邻的品德,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现在老人四世同堂,一家十几口,从来没有分过家。看着团圆和睦的一家人,老人每天都笑容满面。“打仗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老人郑重地说。

2021-07-27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9972.html 1 马金荣:“子弹落到了我的脚面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