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第05版:05

吴桥首位共产党员莫子镇

受李大钊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魏志广 通讯员 张彦广 摄影报道

刘格平在回忆文章中说,莫子镇是在北京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

吴桥安陵莫家场村至今保留着莫子镇故居。

近日,《沧州日报》刊发《寻找沧州籍中共早期党员郝克勤,逐渐接近历史真相》。看到文中写到:“1923年3月的中国,白色恐怖严重,敌探密布。《工人周刊》被京师军警督查机关查封,郝克勤被牵连入狱。与此同时,天津《工人周刊》发行人被捕”的内容,吴桥文史爱好者张彦广忽然意识到,《工人周刊》是共产党的刊物,莫子镇这一时期在天津从事群众运动势头正猛,他的被捕,会不会也和《工人周刊》有关?

于是,张彦广致电本报表示,莫子镇是早期共产党员,长久以来,沧州党史上却一直没有他的名字。他希望借助《沧州日报》和众多寻亲志愿者的力量,进一步补充丰富莫子镇的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吴桥安陵莫家场,探访莫子镇故居,采访当地村民、莫家后人、吴桥党史研究者等,希望找到更多线索。

莫家场:村民和后人眼中的莫子镇

我们的第一站,是吴桥县安陵镇莫家场村,一个大运河东岸绿树掩映下的小村庄。120年前,莫子镇就出生在这里。

74岁的村民李宝义说:“莫子镇呀,听说过,去日本留过学,是地主的儿子。我们村原来是佃户村,莫家是大地主,其他姓氏都是佃户。”

76岁的老干部王书凯补充说:“听说有一年干旱,老百姓浇不上地,莫子镇买来机器,把全村的庄稼浇了一遍,全村受益,老乡们都感激万分。还听说,莫子镇照顾穷苦村民。别的就不知道了。”村民张书申说,当年莫子镇买来给村里浇地的机器叫锅驼机,是立式的,管子有10厘米粗,现在保存在东光县连镇。

莫家场村党支部书记刘琳带我们来到一处百年老宅,说:“这就是莫子镇故居。”

老青砖、木板门、雕工精美的通天框,故居还保留着原来的基本结构。莫家后人、67岁的莫永旭说,莫家的房子原来类似于城堡,每个院落上面都有天桥相通。晚上,保家护院的在上面巡逻。解放后,莫家场分了田地和房屋,分到这处房子的人,后来搬到了外地,这处房子因此被保留了下来。

论起来,莫永旭是莫子镇的孙辈。他说:“莫家人始终不知道莫子镇是共产党员。上世纪80年代,全国政协委员刘格平写回忆录时,提到莫子镇是早期共产党员,建立了吴桥第一个党支部。”

莫永旭的弟弟莫永博是个热心肠,得知祖辈中出了这样的英雄,自豪之外,更多了一份寻访祖辈英雄事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久前,他随吴桥县老促会采访组一起到合肥、天津,分别采访了莫子镇的儿子和外孙。遗憾的是,莫子镇被杀害时,儿子只有4岁,亲人们对莫子镇的很多经历,也都语焉不详。

长久以来,沧州党史上一直没有莫子镇的名字。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刘格平在回忆录中提到莫子镇,吴桥当地党史研究者赴京采访,历经几代人努力,才确定他就是吴桥首位共产党员,并逐渐还原了他的基本人生轨迹。但是,围绕莫子镇,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入党时间、在津担任国民党执委的一段经历、以及被害去世原因等,因为缺少历史记载,而众说纷纭。

《刘格平文集》与《艰苦岁月》中的莫子镇

吴桥县老促会会长王朝闻说,得知莫子镇的故事后,他们立即成立采访组,并决定:赶紧挖掘莫子镇的故事,尽可能还原莫子镇的历史真相。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刘格平文集》出版起,吴桥几代文史学者就开始了对莫子镇的接力研究。

当时,吴桥县委党史办的卢玉璞等人得知消息后,进京采访了刘格平,整理出莫子镇革命生涯的简要事迹,写进《艰苦岁月》。关于莫子镇的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就是这两本书。

《刘格平文集》中,对莫子镇的描述是:“在吴桥县莫家场,与在北京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莫子镇接上关系,建立了莫家场党支部,支书莫子镇。”根据前文可见,1926年秋,莫子镇在刘格平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莫家场党支部,这也是吴桥县第一个党支部。

《艰苦岁月》中,专门列有一个章节,介绍莫子镇。

“莫子镇,原名莫易圭,1901年生于吴桥县莫家场村一个地主家庭。其父莫之滨曾任吴桥县县衙乡团分团团长兼苦力局局长,莫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

1921年,莫子镇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校期间,莫积极参加李大钊领导的社会进步团体,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后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县第一个中共党员。国共合作之际,莫子镇在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新中国革命青年社从事党的活动。该社的领导人是张清源、童冠贤、马洗凡,机关地址设在北京翠花胡同8号。莫在天津分社工作,领导人是于树德、杨亦周、焦实斋和莫子镇,莫负责群众运动,干得较猛,有莫子怪之称,后来被军阀逮捕人狱。经党组织营救脱险,为转移敌人视线,党派其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奉命回原籍从事党的活动。

1926年秋,刘格平奉中共北方区委之命,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吴桥县莫家场村找莫子镇检查党组织的发展活动情况。刘格平和莫号称同学关系,在莫家住了两天。莫向刘格平汇报组织发展状况,并要求建立党的组织。刘格平让莫找党员谈话,他叫来了两名比莫岁数大的农民。经谈话考察后,刘格平认为条件成熟,即建立了中共莫家场村党支部。莫子镇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天津执委会领导。”

可惜的是,当年赴京采访刘格平的卢玉璞,已去世。

受李大钊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在刚刚出版的《沧州红色记忆吴桥卷》中,关于莫子镇的介绍,逐渐丰富起来。吴桥县政协工作人员齐剑豪介绍,增加的主要内容为:1.在1928年6月至1929年6月,莫子镇任国民党天津党部执委。这期间在天津领导了反日货运动,在天津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七七事变”后,莫子镇在吴桥主持召开抗战后援会,筹建抗日游击队“守望队”,由张国基任司令。3.1938年,张国基篡夺抗日武装领导权,莫子镇受排挤,在南下途中被害,时年37岁。

但是,围绕莫子镇,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他的入党时间,因为缺少确凿的依据而无法确认。

据进一步考证,莫子镇考入北洋法政学堂的时间在1920年。1907年至1913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曾在这里就读。李大钊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情,到北大任职后,仍经常回母校讲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孙子李建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在这一时期,于树德、安体诚等一批法政毕业生相继追随李大钊,加入共产党。

值得注意的是,于树德和李大钊是同学,后留校任教,于又恰是莫子镇的老师。

莫子镇考入北洋法政学堂后,中国刚刚经历“五四”运动。师从于树德,又深受李大钊思想的影响,莫子镇遂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区委党组织的外围组织——新中国革命青年社天津分社,秘密从事活动。不久,青年社天津分社遭到破坏,莫子镇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被派往日本留学。1925年4月,莫子镇回国,受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回乡,进行党的活动,发展党的组织。

“这段记载,并没有准确说出莫子镇的入党时间。现在的一些说法,只是人们的推测。有人说他是1924年入党,也有人说比这个时间更早些,或稍晚些。”张彦广说,按照刘格平的回忆,莫子镇在北京入党,但是,这段记载只有他在天津的经历。这说明,一些真相我们目前还没有掌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吴桥文史学者开始关注莫子镇,但依然有不少谜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寻访莫子镇的行列中来,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莫子镇原本的面貌。”王朝闻说。

2021-08-06 本报记者 杨金丽 魏志广 通讯员 张彦广 摄影报道 吴桥首位共产党员莫子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087.html 1 受李大钊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