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张孟辉
沧企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从单一的农业植保扩展到影视航拍、农业应急救援、警用执法、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还通过引入卫星遥感、定位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托管服务中打造闭环产业链,探索将沧州智慧农业推向更深层次。
河道观测 无人机身小力量大
近日,由于持续降雨,许多地区出现了内涝,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受到影响,也让通讯基站无法正常工作。关键时刻,我国自研应急救灾无人机系统紧急出动,出色完成恢复通讯任务。一时间,救灾无人机成为新晋“网红”。
与此同时,在青县、盐山、河间等沧州多个县市,沧州的“网红”无人机也紧急升空,水务部门利用无人机对河道行洪进行观测、勘察、巡检,确保相关河道行洪安全。
随着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调整飞行姿态后,再次调整摄像镜头,不远处的子牙新河南大堤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由于前几日连续降雨,加之上游水库泄洪,造成子牙新河水位快速上涨,为保护周边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在南大堤上又建设了1000多米的新堤。每天在值班人员巡检的同时,我们都会用无人机进行长航时观测、巡检,确保新建大堤安全。”青县陈嘴乡一位负责人说。
“水务部门用无人机对行洪河道进行巡检,不仅更加高效和安全,在作业精度上,也实现了跟专业摄像机相当的效果,那些用人工很难发现的堤岸受损部分,通过无人机空中巡视,都可以清楚地研判出来,然后再进行人工修护,在确保大堤安全同时,也让我们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这位负责人笑着说。
果树授粉 无人机化身“小蜜蜂”
不仅是利用无人机观测、巡检河道,目前无人机应用在沧州也日益多元化,尤其在农业中的使用可谓百花齐放,无人机日益成为各地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好帮手。
在泊头、吴桥、青县、河间等县市,无人机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地头。
在吴桥县奔腾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1000多亩的玉米田里,技术人员正操控无人机为玉米除草打药。“新型无人机可以搭载大量的药品,长航时在田间作业。更重要的是,药物喷洒更为均匀。无人机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合作社理事长李刚介绍说。
在青县,广阔的田野上空,无人机正在对田野进行测绘。这也是无人机除除草打药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软件开发,无人机可以轻松完成土地测绘、河道测量、火灾预警等工作。多年前,我们就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始对相关地块的测绘,为农事活动提供数据支持。”青县新叶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白福强介绍。
除了除草、测绘等常规使用外,无人机还化身“小蜜蜂”,在沧州开始探索梨花授粉等特色应用。
烟花四月,春暖花开。一行白雾飘荡在泊头市洼里王镇芦庄村的梨园上空,泊头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尝试运用无人机进行梨花授粉实验。
“今年初春,气温低,沧州各地梨树花芽分化不充分,个别品种的梨树花粉量小,需要梨农人工辅助授粉。我们尝试启用了2架无人机,为8亩梨树授粉。”泊头市农业农村局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1台无人机可以承担超过10个人的工作量,无人机授粉,不光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提高授粉效率,进而提升坐果率。
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场景
如今,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无人机产业日益吸引沧州企业进入,并带领无人机机队飞出沧州,进入雄安新区、衡水市等周边市场开疆拓土,将应用场景扩展到影视航拍、农业林业、应急救援、警用执法、环境监测等领域。
“无人机在各个产业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农业植保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因此吸引众多企业竞相加入。作为智慧农业的一块敲门砖,将来通过技术整合,无人机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信息化,可以打造成闭合的全产业链,进而推动沧州智慧农业向纵深发展。”河北茂动兴腾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付茂功说。
目前,茂动公司正和国家信息中心合作,以无人机作业为基础,在农业托管服务市场中,通过技术整合探索打造智慧农业发展新场景。
“我们机队规模达到了96架,具有一定规模优势,能够初步满足不同区域农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作为试点项目之一,将卫星遥感、定位等技术应用于农业托管服务中,签约农户如果有相关服务需求,就可通过手机或电脑下单,像网约车一样,系统接单后会根据用户需求,按照作业种类、远近……智能化选派相关无人机和飞手前去作业。”付茂功介绍。
通过此项智能农业托管服务,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内解决农机闲置问题,还能很好地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同时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是目前市场比较认可的农业托管方式之一。
为进一步丰富企业服务项目,为农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农业托管服务,茂动公司依托现有的无人驾驶技术,开始引进无人驾驶拖拉机。目前,他们订购的德国250匹无人驾驶拖拉机将于本月底到货,到时将形成地面和空中立体作业,为托管农户提供更好的农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