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街巷,几根丝瓜秧爬上了墙头。这里是新华区水产宿舍,杨玉良和孙瑞芳的家就在这里。简单的两居室,最醒目的是两位老人的合影,一个意气风发,一个纯朴温厚。这些年,两位老人和子女们谈的最多的就是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连队第一个入党
81岁的杨玉良,魁梧高大,用老人的话说:“年轻时是十里八乡的帅小伙,老了还是个帅老头儿。”
杨玉良是沧县大白头村人,十几岁就入了共青团,担任村民兵排长,带领着村民们积极劳动,挑河挖沟,种地种菜。那是个艰苦的年代,村中的青壮年几乎都闯关东,去了东北逃荒,杨玉良家中哥四个,他排行老三。自小他的志向就不是单纯地吃饱饭,而是保家卫国。1960年,19岁的杨玉良报名参军,成为北京军区的一名坦克兵。
那时候,国内外形势严峻,军队随时待命,奔赴沙场。1962年6月,蒋介石扬言反攻大陆,作为陆战部队的先锋,杨玉良和战友们枕戈待旦,师长斗志昂扬地做了参战动员,坦克上都装满了炮弹。就在那一晚,杨玉良写下了军令状,誓死保卫党中央,也是那一天,杨玉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连队里第一个入党的士兵。
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
“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首都北京”是坦克部队的使命。几次大型活动,他们都承担最重要的安保任务。
铁打的士兵,为了不出丝毫差错,他们都要早上5时进场,一站就是八个半小时,纹丝不动。不能过多地吃喝补给,实在渴了就啃一口苹果,不能上厕所,更不能离开岗位半步。尽管这样艰苦,士兵们还是很激动,因为可以近距离看到国家领导人。
1966年的一次大型活动中,杨玉良和毛主席距离只有一米远,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1968年,身在部队的杨玉良和沧县望海寺姑娘孙瑞芳结婚。孙瑞芳1960年入党,是村上的妇女主任,带领妇女们积极劳动,宣传计划生育,尽职尽责。1971年,杨玉良被分配到内蒙古建设兵团,孙瑞芳跟随丈夫来到了广阔荒凉的边境草原。在部队,她依然担起了妇女主任的职务,管理部队军属的生活所需和计划生育工作。
退休后的“政协之家”
1976年,杨玉良转业回沧州,在地区水产局工作直至退休。孙瑞芳则在地区自行车配件厂工作了几十年。夫妻二人,兢兢业业,每年都是单位的优秀职工、优秀共产党员。
二老勤俭节约,甘于奉献,只要是为民服务的事,二人都一拍即合。因为德高望重,一心为别人着想,二老的家成了大家的“政协之家”。无论是早年单位的同事,还是在外地工作的老哥们老姐妹们,只要回沧,都来二老家落脚团聚。邻里矛盾、夫妻吵架,都会来老人这调解。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二老开始忙碌起来,不顾自身安危,给邻里挨家挨户送消毒药。
如今,老人的女儿们生活也很幸福。每周,几家人都会来跟老人团聚,享福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