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第06版:06

养殖业如何长成富民产业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谢雅坤 冯 静 李金祥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讲的是畜禽养殖风险不可控,收益不稳定,所以在计算家庭财产时,往往把这些“带毛的”刨除在外。不过,这个观念,在我市不少地区已成为过去式。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化及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通过发展养殖、加工与销售,“带毛”的肉鸡不光成了一些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还是周边村民的“致富宝”。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又有哪些?且看——

发力深加工

产业穿上“金钟罩”

要想把不起眼的肉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河北富宸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亮认为,必不能少的就是深加工与销售环节。作为吴桥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经营主体,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将肉鸡的加工与销售提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日程上。

中午时分,“张小亮吴桥烧鸡”门店里,一只只金红油亮的烧鸡摆满柜台,散发着诱人的肉香。

“烧鸡制品,就是咱园区肉鸡产业链向加工环节延伸的产物。除了自开门店售卖鲜食烧鸡,我们还有真空包装、礼盒装,走向京津的各大商超。”张亮亮介绍道。

此时,河北富宸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流水线也正忙碌运转着。这里就是“张小亮吴桥烧鸡”的生产地。沿着生产线往前走,一只只白条鸡要经过腌制、油炸、煮制、风干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烧鸡美食。

“原来人们不愿搞养殖,除了担心技术问题,还顾虑市场风险。而我们将产业链向加工环节延伸,一是以销促产,再就是尽量减少市场风险,通过销售提升产业利润。”别看公司总经理张亮亮是做养殖出身,可谈起商业,思路也很清晰。

为此,在园区产业发展初期,他就建起了加工车间生产白条鸡,日屠宰量达3万余只,产品走向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多地。2016年,看中熟食制品的高附加值,公司又引入两条生产线,研制生产吴桥烧鸡,日加工量达1.5万只。

“吴桥烧鸡是咱本地特色,有500多年历史,这是咱产业发展的文化底蕴,必须要守住。我们已把它注册成了地理标志产品。现在,公司正建新屠宰厂,今年12月投产后,每年可增加10万只白条鸡产能。到时候,烧鸡的产出量也将大幅提升。”张亮亮说。今年,公司还组建了电商销售团队,计划将吴桥烧鸡的品牌做大做强。

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杜土鸡”为核心,南皮县乌马营镇土鸡生态养殖现代农业园区促进肉鸡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华北土鸡的加工、销售。

走进位于园区的沧州阿杜食品有限公司,几名工人正拿着桃木签为腌制好的土鸡定型,动作娴熟利落。

“你看,固定完了,造型是不是像草堂的屋盖?”公司负责人杜友刚比划道,“这就是俺们‘阿杜土鸡’的由来。”他说。

杜友刚家几代人一直以制作、售卖“阿杜土鸡”为生。如何让这老味道带动产业发展,作为第五代传人,他没少探索——精细制作技艺,细化原料配比,改良古法;注册“阿杜鸡”商标,申请烧鸡造型及包装袋的外观设计专利;改良工具,建起200多平方米的无菌车间,进行流水线生产……现如今,这里每天可加工1000余只“阿杜土鸡”,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京津冀地区几十家“阿杜土鸡”专营店。

“公司+合作社+农户”

市场化催生标准化

深加工是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作为产业基础的肉鸡养殖环节,同样不能忽视。近些年,这些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高效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养殖户的技术及市场风险难题,还有效带动了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现在,这老观念该改改了。放养‘合同鸡’,咱们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多少人靠着这‘带毛的’年赚十几万呢。”张亮亮说道。

张亮亮口中的“合同鸡”,是他们近年来发展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他说,采用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回收的模式,农户只需要考虑如何将肉鸡养好,由合作社收购后,再按合同价格卖给公司即可。

“现在都讲科学养殖。成活率高、出肉量多,农户就赚得多。养殖技术欠缺也不用担心,有技术人员随时指导。赶上市场低迷时,一只鸡不仅不赔钱,还能赚上一块多钱,怎么着也比自己散养省心。”张亮亮说,尤其是今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合同鸡”对农户的好处更凸显出来了。

为保证合作农户养殖质量和效益,今年,公司还新建了一个种鸡孵化场,引入高品质种鸡,自孵高品质鸡苗发放给养殖户。

在孟村大成牧业现代农业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同样成了养殖产业扩规提速的助推器。

“大成公司每天要屠宰8万多只肉鸡,怎么来保证毛鸡充足供给?就靠‘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孟村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义说。在这个模式中,由大成食品(河北)有限公司承担市场风险,负责“五统一”,即统一进雏、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回收。合作社负责养殖指导、垫付养殖资金,承担资金风险。而农户只需专心养殖,就算这两年市场低迷,也能实现保底收益。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基础,他们还相继探索出“三固定”“一坚持”为中心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固定,即鸡雏价格固定、饲料价格固定、回收价格固定;一坚持,即坚持标准化生产。这样,不仅可保证充足的肉鸡供给,更可保证回收鸡的品质。”李俊义说,大成的饲料配方科学严谨,所生产的饲料均坚持无药残、无激素原则,养殖中,采用高标准鸡舍,借助精良设备,营造最佳生长环境,以达到健康无病。屠宰前7天,公司还会按比例采样检测药物残留,超标的拒收毛鸡。这样一来,又反向促进了加工企业的发展。

现在,合作社不仅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基地,还扶持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肉鸡养殖,目前肉鸡存栏量达210余万只。

产业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园区肉鸡产业的腾飞,受益的还是当地百姓。

孟村农户刘福林就是靠着养殖发家的诸多农户之一。八九年前,他加入孟村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了一个养殖扶贫棚,从此一发不可收。

“现在俺和媳妇俩人就能照顾4万多只鸡,一年保守来说能闹个三四十万元,这不比出去打工强嘛!”刘福林笑着说。

其实,前几年,他也曾从养殖中“出走”,自己在外开起了饭店。“市场不景气,没啥效益。还不如搞养殖稳定。”再度回归,他决心向现代化养殖迈进,这几年还投资建起了新型标准化立体养殖棚舍,将存栏量从原先的5000只扩展到4万多只。

“不光是投资建起了新棚,连面包车都换成小轿车了,你说他赚没赚到钱?”李俊义打趣说道。

在乌马营镇土鸡生态养殖现代农业园区,土鸡散养基地也成了农户们增收的宝地。

考虑到南皮县自古就有土鸡养殖的习惯,而且是我国芦花笨鸡的主产地,除了自建核心养殖区,沧州阿杜食品有限公司还向周边农户免费发放鸡苗,统一供料、订单回收,现已辐射了8个养殖基地,涵盖周边4个村庄近千亩土地。

公司所需的土鸡都要养殖一年至一年半多,除了订单卖鸡的收益,这期间,每只鸡产的蛋,就是农户的另一份收入了。

“俺们算过,一个养殖周期,农户养一只鸡能赚到200多元蛋钱。农户卖活毛,每一只还能再赚10元。”杜友刚说道。

南皮县集北头村的一个养殖户,在外打工伤了腰椎,干不了重活。回乡后,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听朋友说公司发展养殖基地,试探着加入,没想到几年时间就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5000余只,每年单卖活毛收入5万余元。

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杜友刚则鼓励他们开起销售加盟店,借助“阿杜土鸡”鼓足腰包。

公司工人张亮与母亲在南皮县城生活,日子并不富裕。因爱好餐饮,在杜友刚的支持下,开起加盟店,现在,每天店里营业额可达3000元。

肉鸡虽小,却蕴含着致富的大力量。如今,产业赋能,肉鸡养殖、加工、销售正助力越来越多农户迈上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1-08-1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谢雅坤 冯 静 李金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607.html 1 养殖业如何长成富民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