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第06版:06

路阔岸绿 河边生活乐开怀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郭聪慧 黄美娜

清晨,天刚刚露出鱼肚白,才起床没多久的王玉林就迫不及待出了门。沿着家门前的堤顶路漫步,他并没有目的地,只是想自在感受河边的惬意与清新。

“早啊,你这是从哪儿遛过来的?”“我上桃林那边看看”……此时,堤顶路上,和他一样晨练的村民已不少。偶尔,还有骑行的市民掠过。

“自从咱这堤顶路修好,俺们这儿就成了休闲的好地方了。早晨人还少一点,到了晚上,来河边遛弯的人更多。”王玉林笑道。

王玉林是沧县捷地回族乡捷地村村民,70岁的他在运河边已住了30多年。他说,以前,河边的生活可不是这么惬意。“原来门前都是土道,风一刮,土‘呼’一下子就起来了。赶上下雨天,进不来,出不去,得脱了鞋才能回家,没办法,一脚下去就陷老深。”

去年4月开始,捷地回族乡进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由迎宾大道至曹庄子的堤顶路拓宽、硬化、清除垃圾,王玉林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

“修路时,俺们也进出不便,不过大伙儿心里高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看,现在这道儿多平。”随他一同走上堤顶路,平坦宽阔的道路蜿蜒,一眼望不到头。

“路修好了,还不叫完。乡里还把俺们的土地都流转了,种上绿树花草,又建了好几个小游园,把咱家门口打造得跟公园一样。”每亩地一年还能因此收入1200元钱,王玉林因此高兴了好久,逢人直说,真是祖祖辈辈头一回。

“虽然俺不住在河边,但俺村能赶上这好机会,搁谁谁不高兴?”捷地村党支部委员买德升心中也满是喜悦。修建堤顶路,捷地村“两委”班子可没少用心出力。清理障碍物、改造水网、硬化路面、安装路灯……为了村民们生活便利,啥难题在他们面前都不叫事儿。

“大伙儿都说,咱捷地,不再是原来的捷地了。现在不少城里人还老上俺村来玩呢。”买德升满是自豪。

这些变化,还只是捷地回族乡改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开端。今年,捷地回族乡还要持续对大运河沿岸进行完善,除栽植多品种野花花海,建设点缀式景观小品,还正对街巷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统一建筑外立面、围栏,绘制丰富多样的文化墙。

“俺们相当期待,盼着运河边越建越好。”王玉林和买德升异口同声。

2021-08-1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郭聪慧 黄美娜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608.html 1 路阔岸绿 河边生活乐开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