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2日
第05版:05

空坟之殇

—烈士贾国栋寻访记

贾以正(左)与王吉仓查找有关资料

辨认墓碑上的文字

贾国栋,是牺牲于山东陵县(今德州市陵城区)的烈士李晓瑞的本名,南皮县人。李晓瑞烈士是全国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但长久以来,李晓瑞的真实身份、革命事迹、后人状况,鲜为人知。自2019年以来,经热心人士不断寻访,烈士生前身后故事渐渐清晰。

本报记者 祁凌霄

寻访,找到烈士侄子

寻访,缘起于热心人王吉仓。他是河北海岳律师事务所律师,近年来,多次与媒体一起寻访红色遗迹、烈士后人等,获得很多一手资料。

2019年,为帮助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寻找家乡亲人,王吉仓到山东图书馆查询烈士英名录。在《陵县志》中,他发现南皮县凤翔村烈士李晓瑞的有关事迹。回来后,翻阅1992年版《南皮县志》,烈士英名录中却没有此人。当年6月6日,他在“南皮吧”里发文,征集线索。然而应者寥寥,始终没有结果。

王吉仓向德州有关方面打听李晓瑞的有关情况,但所得甚少,依然没有头绪。再咨询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未果。不过工作人员提醒他,南皮县烈士陵园可能掌握有关线索。真是柳暗花明,这下线索真的找到了。陵园办主任张华告诉他,烈士本名贾国栋,潞灌乡凤翔村人,并提供了烈士侄子的名字:贾以正。

今年7月1日,王吉仓在市博物馆举办的“革命烽火 红耀沧州”庆祝建党100周年沧州革命史展上,看到“沧州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第三批里有李晓瑞的名字,生前身份是“陵县四区区委书记”。就展览看,烈士本名似乎还没进入大众层面。

经网上查询,王吉仓找到凤翔村企业家贾以猛的电话。贾以猛告诉他,贾以正就是他本家,并提供了贾以正的儿子贾儒峰的联系方式。于是8月5日下午,王吉仓夫妇和本报记者,驱车赶赴烈士家乡。

谜团,入党时间说法不一

贾以正老人今年72岁,部队转业后在南皮县新华书店工作,现住在凤翔村西一处平房里。老人说,这几间平房是多年前翻盖的,翻盖前,大伯贾国栋兄弟5个就住在这里。几间房子低矮陈旧,雨后不久,院外有不少积水,路边野草还潮乎乎的,闷热的空气让人有些压抑,但墙缝里钻出的细草挑出一簇簇绿,让人生出生命是如此顽强的感慨。

在东屋,贾以正老人拿出不少资料,有在德州工作的本家寄来的,有《陵县志》,还有老人手写的申请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原稿。老人说,祖父叫贾书森,有5个儿子,依次是贾国栋、贾国良、贾国斌、贾国财、贾国静,老人的父亲是贾国良。翻开2002年修撰的《南皮贾氏族谱》,与老人所说吻合。而族谱“国栋”下另有一行注释:“生,1920年,1938年参加地下党工作,曾任区长。在山东陵县一带发展党员20余人。后调临邑任宣传部长,在临邑西关壮烈牺牲。”另外一处:“生,1920年,1940年参加地下工作,曾任区长,调临邑后在西关牺牲。”同一族谱,出现两种说法。参考陵县有关资料和《中国共产党南皮历史》第一卷,族谱后一条记录中参加地下工作的时间似有出入。而烈士入党和到陵县工作的时间也有分歧。陵县党史资料说:烈士1937年入党。1938年由鲁北特委派到陵县工作;《陵县志》说:烈士1939年到陵县工作;南皮县党史资料说:烈士1938年6月以后入党。几家资料说法不一,为认定烈士入党的确切时间添了不少疑问。而贾以正老人对烈士哪年入党也不能确定。

南皮县党史资料记载:1938年6月,中共冀鲁边区工委为加强县南半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工作的领导,派第31游击支队第9路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张白水来南皮县董村,建立中共南皮县工作委员会。曾担任县战地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杜子孚、撒纲举,先后任工委民运部长。工委首先注重在干部、战士和农村中发展党员,并建立党支部。凤翔村张军营、贾国贞、贾国栋、张静全、张琛全等先后入党,建立了村党支部。这个记载系统全面,党组织的建立时间、负责人、同批入党人都很详细,当有所依据。而陵县有关资料对于入党时间,仅一句话,没有显示证据。在没新资料以前,当以南皮资料所载为准,即烈士1938年入党,1939年到陵县工作。

生命,定格在22岁

贾国栋是背着家人入党的。贾以正说,大伯结婚那天晚上,家人给马添草料,在草料堆里发现了睡着的大伯。“大伯是秘密入党的,因保密的需要,不能和家里透露,他也不想耽误新人,就躲到牲口栏里睡觉。”不久后,贾国栋就走了。

据村里去陵县滋镇办事的人回来说,曾在街上见过贾国栋,“令人纳闷的是,贾国栋穿着破烂,打磨石匠的打扮,见了熟人也不搭理,低头就走。”老人转述的这段回忆印证了陵县资料上的记载:李晓瑞去陵县后,了解到陵县地处三县交界,是日军控制的薄弱之地,开辟根据地,可形成据一地而扼三县之势。于是,李晓瑞就装扮成打磨石匠,头戴破毡帽,肩背破褡子,在各村了解情况。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两个村级党支部,锄奸反特、开展对日武装斗争。那里建立区委、区公所后,李晓瑞任区委书记。

1940年5月的一天,李晓瑞带领区小队夜袭临邑县城东门外的伪警察所,全歼敌人。夏天,组织上调他去临邑县工作。不久,在“大扫荡”中李晓瑞被捕,日军用狼狗将烈士残忍杀害。他时任临邑县委宣传部长,终年22岁。

寻访人还发现,与他一起入党的贾国贞烈士,1943年牺牲于宁津县,生前是宁津县委宣传部长,终年23岁。而二人是堂兄弟。

坟里,仅埋着一块砖头

贾国栋烈士的墓在村西,与他相伴的,是二弟贾国良。烈士没有子女,他离家后,化名秘密工作,久无音讯,生死不明。生活所迫,妻子改嫁他乡。贾以正开始搜寻烈士轶事时,老人不久前刚刚去世。

烈士家人得知凶讯后,于1949年派贾国良到陵县寻找烈士遗骸。贾以正说:“父亲满怀希望在陵县找了很久,但回来时两手空空。父亲想到哥哥为革命而死,那么壮烈,而自己却不能找到他的遗骨,不禁悲愤交加,开枪自杀。那年,父亲也是22岁,我才出生几个月。”

烈士墓路东侧是一条又窄又深的河,穿过一片幽深的白杨树林,“革命烈士贾国栋之墓”的墓碑出现在面前。墓碑周围碧草丛生,碑上的红漆已经黯淡。立碑时间和单位是:“2014年3月,南皮县人民政府”。墓碑背面,是烈士的生平简介,字口和红色的塑料膜风化粘连,略显模糊。

“我将大伯的情况反映给有关单位后,有关部门给烈士刻了这块碑。因家族的墓地在别人家地里,不能埋,我就把父亲等人迁到自家地里,和大伯葬于一处。”贾以正说:“我给大伯打了口寿材。但大伯什么都没有留下,衣物、遗物都没有,只好用砖刻上大爷的名字,放进寿材里。”

想来,此时,烈士的英魂也已随着墓地的建成而回归故土。人们年年瞻仰,岁岁祭扫,临穴洒酒,向空追怀,有家人和碧草长林相伴,烈士当不会感到孤独。

踩着碧绿的野草,穿过幽幽的杨树林,风吹树叶沙沙响。依依泉路,萧萧白杨,人们离开烈士墓地,仰望长空,不禁百感交集:烈士给自己什么也有没留下,只留下了一片广阔无私的胸怀,让人怀想低徊。

2021-08-12 —烈士贾国栋寻访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654.html 1 空坟之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