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中国布画已有2000余年历史。战国用帛,汉代用绢,一路发展下来,队伍越来越壮大,绫、罗、绸、缎、丝、帛、锦、绢,甚至于棉、绒、纱、帆皆可用于作画,可绘可印,能贴能绣。在沧州博物馆,就收藏着很多布画,今天与大家分享几幅,感受其独特魅力。
清代家谱九人布画,用色讲究,古朴淡雅,人物沉静,画面清晰。坐在最前排着红色仙鹤补服者为一品文官,与其右后女者为夫妇。第二排、三排男者所着服装相似,胸前为圆补,肩上饰有纹饰,应为贝子以上皇亲贵族。后排一对夫妇着白鹇补服,为五品文官。画中,第一排和最后一排两位夫人都穿着和丈夫类似的官服样式的服装,摺景的裙摆也都画得整整齐齐。
清代刺绣人物画,是一幅祝寿图,“梁辉苍洱”描述出一种山水合一的美幻意境,表示对家族兴旺、门楣光耀的祝福之意。画像中,寿星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手执木杖,上挂葫芦;寿星脚下有鹤鹿腾云而起,蝙蝠飞旋其上,松树挺立在侧;寿星身旁有男童举寿桃,女童执荷花,仙女托酒杯。整幅画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福禄寿”之意饱含其中,表达了对赠与之人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长方形民俗画镜,以朱红画布为底,绘有两幅图画,上绘五童爬树追逐,下绘双鹤腾云驾雾。上面圆胖的脸蛋,闪烁的大眼,天真的笑容,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跃然而出,下端仙鹤腾云而起,体态飘逸,超凡不俗。整个画镜元素多样,形象生动,手法娴熟,色彩多变。 王健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