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县新兴镇西8公里处,有一个村叫大曲头村。根据《青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大曲头村是元朝末年建立的,因位于一条自然沟渠弯曲的头部,所以取名大曲头村。但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却是另外一段故事。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青县戴家庄五世祖戴盛合等人编修家谱时,记载了一桩旧闻。
明成祖朱棣自南京迁都北平,兵至直隶地带,有人抢劫御粮未遂,然后便逃脱了。朱棣命令随行的武官戴诚驻扎在青县待命。在北上的途中,终于打听到了劫粮人的信息,他绰号“取头王”,功夫高强,隐匿在青县开元寺一带。朱棣立即下令,让戴诚限期捕拿。
戴诚,字逸章,号济贫,武艺高强,胆量过人。他召集了一队人马来到开元寺,但取头王听到消息后逃走了。为了捉拿到他,戴诚驻扎于此,布置人员四处查访。
一天深夜,万籁俱寂,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取头王只身而来,他不杀人,也不是来自首,而是前来拜访戴诚。二人见面,戴公以礼相待,还专门设宴款待取头王。两人边谈边喝酒,戴诚发觉,原来取头王并不是恶人,而是少林寺的门徒,姓王,号爱友,喜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尤其是专门惩治恶霸豪强,所以人们才给他取名为取头王。在戴诚的劝导下,取头王愿意留在当地务农。他也请戴公向皇帝请求宽恕,二人越聊越投机,最后还义结金兰。
戴诚进京后向皇上汇报了事情的原委,没想到朱棣不但没有处决取头王,还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赏赐给他一些物品。戴诚也获赐一匹良驹。这对武官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取头王是钦点要犯,戴公在未禀明皇帝的情况下,善待取头王,似乎不妥。但取头王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不能用常规的刑罚来对待。而且,朱棣对戴诚也十分信任,并没有因为他偏袒罪犯而处决他,后来戴诚带着母亲进京,还受到了朱棣的礼待。
事情发展至此,取头王便留在了开元寺附近安居乐业。戴诚也被任命为彭城卫指挥,住在开元寺南面。数年后,意外发生了,取头王被歹人所害。百姓们谈起取头王的传奇经历及悲剧结局,都叹惋不已。后来,为了纪念取头王,村子便用了“取”字的谐音,改为大曲头村。
这则故事的记载者是戴诚的玄孙戴盛合,号吉兆,嘉靖壬午科举人,曾在广东茂名等地任知县,颇有官声。编修家谱时,他已经50多岁,根据采集到的信息整理而成。
大曲头村东邻朱家运粮河,是回汉混居的村子,今属新兴镇所辖。村民王庆达是位民间文化爱好者。据其介绍,村子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传说,汉族李姓最早迁来居住。王姓始祖于永乐年间自山西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