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第03版:03

2021年,你关心的都在这儿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以不负嘱托的使命责任

办好“三件大事”

●在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上再发力。推动3个通用散杂货码头开工建设,3条港区铁路线启动实施,开通至伊朗外贸直航线,积极跑办黄骅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推进浙江台华锦纶下游一体化、宁夏泰瑞制药等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0个以上。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再提速。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开展拆临拆违、垃圾清理、边坡治理和植树造林,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加快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南川楼、朗吟楼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园博园9月中旬开工。

●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上再攻坚。深入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年内压采9968万立方米。强化节水,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50%以上县(市)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以攻坚克难的拼劲韧劲

狠抓项目建设

●打响招商引资“竞速赛”。实施沧商总部、产业、资本、人才、科技“五个回归计划”。开展长三角等招商推介活动,举办中国·肃宁国际皮草文化等博览会,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00个。

●打响扩大投资“擂台赛”。突出产业项目主攻方向,建立重点项目前期储备库制度,手续完备即报即批、压茬推动,每月申报省重点前期项目44个以上。力促200个项目竣工投产,下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

●打响园区发展“排位赛”。推广东光工业项目审批经验做法,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项目落地“拎包入住”。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由“小作坊”向“大工厂”转变。力促沧州高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省同类园区前5位,任丘开发区、泊头开发区进入全省前20名,其他开发区实现进位突破。

以调旧育新的协同发力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主导产业“强筋健骨”。全年滚动实施500个技术改造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培育10家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工业设计中心。

●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增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新增领军人才100名以上。

●推进数字产业“勇立潮头”。争取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支持华为、百度等企业在沧拓展业务,积极申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动中软协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心落户沧州。

以加快赶超的坚定决心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启动中心城区城中村和老旧房屋改造工程,成方连片、整体实施。加快海河路、朝阳北大街、饶安大道等路网改造工程。完成113.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任务,提标改造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小街小巷整治、空中缆线整治、城市秩序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四个专项行动。加快植物园二期等4个大型公园和20个口袋公园建设,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建40所便民公厕,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新增省级示范联合体5个。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户厕改造力争突破20万座,支持肃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以知难而进的魄力担当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度融入协同发展。确保来福汽车照明、天津中央药业等17个京津合作项目竣工投产。抓好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沧东雄安新区新材料管道园建设,年内完成第一批企业入驻。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就近办、掌上办。推行项目“极简极速”审批,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提升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水平。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教育、社保等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敞开对外开放大门。办好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及时跟进签约项目,打造对外开放合作“金字招牌”。

以动真碰硬的勇气锐气

治理环境污染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确保PM_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好于周边地区。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污水处理厂准四类提标改造,年底前编制完成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建成覆盖75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受污染地块实现安全利用。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造提升绿色廊道、城郊林带,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实施河流水系生态治理,加强南大港、海兴等国家和省重点湿地保护与修复。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碳达峰“十四五”行动方案。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支持渤海新区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强化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引导市民低碳消费、绿色出行。

以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47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市新增50所公办园、普惠园,中心城区新建广州路小学、新华区实验中学等6所中小学;大力推广小学课后服务,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支持沧州医专升本。

●发展文体公共事业。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5分钟休闲健身圈”。举办好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暨2021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提升18个观摩项目建设水平,以文旅盛会点亮魅力狮城。

●办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结合“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对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面“回头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021-08-24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2701.html 1 2021年,你关心的都在这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