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高国胜主编的《南皮县书法志》正式发行。这部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30多万字的书法志,从发起到发行,整整用了3年时间,开地方专门为书法文化修志的先河,在全国少见。主编高国胜及编纂群体,为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开拓和担当,赢得了沧州文化界的赞扬。
高国胜是我师兄,我们同师于当代北碑巨匠孙伯翔。北碑从清末民国勃兴,影响至今。恩师孙伯翔扛起当代北碑旗帜,把钟繇小楷、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多种元素融入《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孙秋生造像》诸碑中,以北碑行书的独特语言出现,形成正大灵动的个人风貌,为当代所重,是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我与国胜师兄的友谊在几十年的工作交往中逐步加深。他严谨的工作作风、诚恳的处世态度、孜孜以求的求学精神,使我肃然起敬,深感相识恨晚。
高国胜原任南皮县政协副主席兼国税局局长。无论多忙,每天他都抽时间练习魏碑,几十年勤学苦练,打下坚实基础,有了自家面目。他的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第五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第二届全国扇面展,获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奖、第二届全国“千字文”书法一等奖,全国税务系统“仰韶”杯书法赛二等奖。高国胜是中国书协会员,获河北省首届楷书优秀奖后,他被聘为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曾任南皮县书协主席、名誉主席,现为县书协党支部书记。
国胜学书历程分三个阶段:“求似、求古、求变”。求似。高国胜从唐楷入门,视野拓宽后,心仪魏碑,习《张猛龙碑》多年,小有面目,却总觉不得门径,时觉苦闷。因倾慕孙伯翔,遂请在天津工作期间与孙先生结下友谊的王清玺联络,最终成为孙伯翔的入室弟子。按老师教导,高国胜对《始平公》下大功夫打进去,对《龙门二十品》中的《杨大眼造像》《孙秋生造像》进行深入临摹研究。基本功打牢后,他又对孙伯翔的书法心追手摹,乃至夜不能寐、废寝忘食。几年下来,作品几乎乱真,也得到了先生认可。求古。高国胜很清楚取法乎上的道理,学老师、学当代易上手,但长此以往会失去自我。于是他开始上追汉隶《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和行草《圣教序》《十七帖》,把古朴和灵动融入魏碑。这时,他的作品有明显改观,少了薄、躁、僵硬,多了古朴灵动。求变。国胜从两方面突围。北碑着眼于《石门铭》《郑文公碑》,求摩崖铭刻苍茫、浑厚、奇逸之象,与汉隶《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互参。磨练几年,已有自家面目;从章草《急就章》入手,从张芝《秋凉平善帖》、西晋索靖《月仪帖》求变,落脚于隋《出师颂》。摩崖博大、汉隶古质、章草流美的多种气息,一起融入笔下,成绩斐然。
目前,人们对北碑的学习热度很高,但很多作品缺乏正大庄严之气,乌黑、光亮、甜俗的新“馆阁体”现象堪忧。由此可见,高国胜把北碑与章草有机融合,另探新路,攀登新高,难能可贵。目前,他渐入佳境,先后在石家庄、沧州、南皮举办个人书展多次,出版作品集多部,受到广泛好评,更得到恩师孙伯翔称许。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是文化。高国胜从2008年起任南皮县书协主席,10多年中,办展览,推人才,出精品,推动了书法文化全面发展。十多年来,南皮县书协承办主办书法展四五十次,出版了20多部专集和个人作品集,在全国各级展览中获奖入展260多人次,有3人加入中国书协,26人加入省书协,50人加入市书协。县书协连续5年被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评为先进集体,寨子镇政府、王寺镇集北头村被命名为沧州市书法示范乡镇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高国胜等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换来的,是人格魅力和文化使命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