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3日
第05版:05

起初,王小丫寻找得非常艰难,要么在史料中有明确的记载,要么是由一位老人牵出另一位。

2019年10月,王小丫在石家庄无极县寻访,受到当地媒体关注。她受到启发,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她找寻老战士的下落。于是发了求助信,线索也纷至沓来。

无极县当地百姓提供消息,一位名叫马岚的回民支队文艺兵还健在,目前生活在西安。几天后,王小丫就赶到了老人的家。

忆起往事,95岁的老人欢喜得像个孩子。她说,回民支队是个大家庭,特别有人情味,全支队都宠着剧社的“小鬼们”,他们也觉得马司令和郭政委、丁主任他们就是自己的亲叔叔。

马岚还说,自己的丈夫就是首长杨得志给介绍的。

“想到要出嫁,她当时非常不舍,找马夫人哭诉。马夫人视这些小战士为自己的儿女,结婚前,特意为她纳鞋底、做新鞋。老人边讲,我边笑。这些生动的细节,是史料中没有的。”王小丫说。

在马老的口中,王小丫得知,回民支队曾在延安市甘泉县拓荒。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她和作协同仁一起来到了当年的拓荒地。

那是一片远离人群的贫瘠土地,要爬过几座黄土坡才能到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见证了当年回民支队开荒的岁月。他指着窑洞说,战士们在这里过起了久违的平静生活,窑洞里还有他们用过的生活用品。

这些,不仅史料中没有记载,就连当地人也很少知道。甘泉县的陪同人员说,要把那些窑洞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谢振亚,回民支队某中队指导员,牺牲多年,身份一直无法核实,他的后代多方奔走,因为无法找到父亲的战友、当年的亲历者而困难重重。王小丫寻访时,一位老战士提到了谢振亚。她兴奋不已,连忙告诉了谢振亚的家人。

一个人的“长征”,王小丫哭过,也笑过。

听说一位烈士亲人找不到尸骨,而在88个坟头依次叩拜时,她哭了;走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得知当地百姓为了照顾病重的马本斋,到处寻医问药时,她哭了;看着回民支队最小的战士丁天真烈士的照片时,她又哭了,因为这位烈士会唱《卖报歌》《松花江上》,行军从不掉队,牺牲时才15岁……

在伊春,王小丫见到了第一时间见证黄骅烈士遇害的渤海回民支队老战士吴树堂,老人操着沧州口音和她聊天;在青县有一位叫马小宝的烈士,当年他父亲战死沙场,八九岁的他跑到马本斋面前,捶打着责问:“你说呀,我爸爸是不是死了……”马本斋个子高,蹲下身将他拥入怀中,马小宝后来也成为回民支队的一员;一位老战士听说王小丫要写回民支队,激动地说:终于有人要写回民支队了……

她曾在3天内在石家庄和无极县之间往返3次;她曾为了亲尝夜行军的艰苦,把两脚磨出血泡;她在母亲去世后的第11天,就奔到河间,拜访99岁的回民支队老兵……

从遥远的冀中平原到天山北麓、从黄土高坡到羊城街道,哪里有健在的老战士,哪里就有王小丫的足迹。

她说,哪怕我只是握握那双杀过鬼子的英雄的手,哪怕我只是和老战士们相互对视一眼,也值得。

这就是王小丫,一位留住历史的记录者。

“我知道这将是一部恢宏的巨著,我愿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这一历史重任。也许我会被压倒,但只要压不死,我将义无反顾。5年不够,就用10年,10年不够,就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这部大书!”王小丫说。

2021-09-0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4008.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