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6日
第05版:05

弯弯腰 分分类 动动腿

低碳生活也时尚

□ 本报记者 祁 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及时关电器、自备购物袋、多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8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其间,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低碳生活践行者,以带动更多人提高环境意识、资源意识。

你我接棒 让家园更美好

8月21日下午3时,河间瀛海公园附近的城垣路上,一群“红马甲”顶着太阳干得热火朝天。他们一会儿用小铲子、喷壶清理墙面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会儿将路面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路边有电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的,他们随手将车子摆放整齐。

这些红马甲,是河间市“你我弯弯腰 家园更美好”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他们便如约出现在河间市区街头。

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杨翠霞说,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当时正值河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特殊时期,本是想成立志愿组织带动各单位党员干部为创城出份力,人们的参与热情却超出了她的预料。除了定期参与服务队的志愿活动,许多志愿者“各显神通”,使得志愿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者谢红艳居住的小区为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环境较差。谢红艳和同小区两位居民一起参加服务队活动之余,3人不谋而合产生了新想法:“咱们成立个服务小分队,带动邻居们一起维护小区环境。”大川志愿服务小分队应运而生。如今,小分队已发展到20多人,每周日,她们定期在小区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

刘盼盼如今成了“网红志愿者”。每次参加团队活动,她都将活动录成视频发布到视频号中。活动过程中,经常有路人认出她:“你是弯弯腰组织的志愿者刘盼盼吧?”刘盼盼常常笑着说:“没错。认识我不重要,希望大家把服务奉献的理念传递下去。”

如今,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从最初的500人发展到1500多人。杨翠霞说:“正如志愿组织的名称一样,希望更多的人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破烂小哥”为废品“分家”

市民王霞发现自家地下室的角落里堆满了废品,她掏出手机打开“绿巨能回收”公众号,输入地址、电话,然后点击“立即下单”,不到一个小时,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回收。

纸制品,每公斤1元,共10公斤;塑料瓶每公斤1.3元,共2公斤;旧衣服每公斤0.5元,共5公斤,总共15.1元。工作人员对废品分类称重的过程中,还为王霞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绿巨能(沧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李向楠介绍,他们将对回收的废品再次打包分类,废书本、快递箱直接为再生纸厂提供原料,可回收利用的旧衣服进行清洁消毒后,运往当地的手套厂和墩布厂。

李向楠曾经在县里的环保局工作,下乡环境监察的途中,他时常碰到这儿堆着堆旧衣服,那扔着些塑料瓶,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场景,对于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李向楠来说,成了一桩心事。

一次,他去云南昆明旅游,偶然了解到当地居民卖废品通常在手机上下单,接单的回收小哥将在短时间内上门回收,这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新举措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多方考察,他毫不犹豫地辞掉工作干起了“废品回收”。

平日里,李向楠没少被别人泼冷水:“放着好好的班不上,非要收破烂。”他却自信十足:“我是新时代的‘破烂小哥’,希望借助互联网新模式,带动更多人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日常一小步 生活一大步

“今天步数达到1万步,为‘日种一树,终成森林’公益项目捐出公益金1.82元。”8月30日7时7分,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打卡动态。

熟悉金洁的人,都知道他爱好摄影。上个月,他刚刚在任丘市文化馆搞了一场图片展,展出的百余幅照片真实记录了多年来任丘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发生的巨变。为照片中的精彩画面点赞之余,殊不知,这些照片都是金洁日常徒步或骑行途中随手拍摄的。

每天徒步过万步,每周骑行一二百公里,生活中的金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低碳生活践行者。他1991年就考了驾驶证,却许多年没碰过车了。谈及原因,金洁笑着说:“走路、骑行低碳又锻炼,再坐在车里感觉浑身不自在喽。”

每年世界环境日,金洁都和当地骑行爱好者联合开展环保骑行活动,大家一边骑行,一边捡拾途中的垃圾。前段时间,他还报名参加徒步长征活动,受疫情影响活动延期,他又在微信公众号中捐出每日的步数做公益。

金洁说,“低碳”二字听起来抽象,却渗透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少开车,不乱丢垃圾,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日常一小步,却是生活一大步,希望大家携手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2021-09-06 弯弯腰 分分类 动动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4154.html 1 低碳生活也时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