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治营
崇祯末年,沧州大运河边有个姓姜的佃户,老两口无儿无女,租了大财主吴怀仁一条渔船。很小、很破。吴怀仁每天收姜老汉50公斤鱼,交不上,他就派狗腿子找茬儿。
秋头儿的一天,姜老汉撒了一网又一网,就是不上鱼,小船就一路往南。傍黑儿,不知道小船出去了多远,才打到差不多够上交吴怀仁的鱼。姜老汉担心吴怀仁上门刁难老伴儿,调转船头往回赶。这时,西北上忽然上来漫天黑云,狂风掀起一尺多高的浪头。姜老汉猫下腰,尽量贴着河的西岸走。风头避开了一些,但河边苇子众多,姜老汉划出一公里后,怎么也划不动了。无奈之下,将小船强撑到岸边,解下缆绳拴到一棵歪脖柳树上,躺在苇丛里。撒了一天网,又没有吃饭,姜老汉太累了,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姜老汉醒来时,风息了,云没了,月亮升了起来。他担心老伴儿,忍住浑身酸疼爬起来。忽然感觉双脚被抱住了,低头一看,却是一个人。姜老汉吓坏了,头发都竖了起来,拔脚就要跑,可是那双手却死死地抱住他的脚不撒手。姜老汉大着胆子再瞅,那人的旁边还躺着一个气息奄奄的人。
天都快亮了,老伴儿看到老头子救回两个落难人,赶紧熬了两碗姜汤给他们喝下去。他们是一对穷夫妻,从河南逃荒过来,满身伤病,连累带饿,没钱抓药,没钱住店,只能硬挺着。挺到这大运河边上,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姜老汉觉得两人可怜,就和老伴儿商量:你看两个孩子这情况,怎么去逃荒?不行让他俩住下得了,我以后出去多撒几网,咱在牙缝里省一省,日子总能对付过去的。老伴儿也是个热心肠儿,眉头没皱一下就答应了。
一个月过去了,在姜老汉老两口子悉心照料下,小夫妻基本康复。决定不再拖累姜老汉老两口,继续北上逃荒。姜老汉说:天马上就冷了,再往北不是遭罪吗?老伴儿说,孩子们,你们非要走,是嫌弃我们照顾不周饭食不好啊。这下小两口扑通一声双双跪倒,眼含热泪说:“大爷大娘啊,你们的救命之恩,我们无以回报,再在这儿住下去,给二老的生活增添负担,我们于心何忍?”姜老汉抹一把泪说:“你们还没好利索,又要出去挨饿受冻,我们又于心何忍?孩子,住下来吧,要走等过了冬天,天暖和了再走。”
姜老汉老两口言辞恳切,小夫妻就住了下来,但是向姜老汉提了一个要求,女的说,你二老这样对我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留下来可以,但是得认你们做干爹干娘。姜老汉老两口推辞不过,就答应了。
成了一家人,彼此就增加了更多的了解。小两口知道了干爹姓姜,姜老汉老两口也知道了干儿子姓秦,干儿媳妇姓李,两人都会一些拳脚功夫。
小夫妻再也不让姜老汉去打鱼了。小夫妻一人一张网,打回的鱼比姜老汉多很多。姜老汉老两口在家也闲不住,一个修网劈柴,卖鱼买米;一个缝补拆洗,烧水做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幸福甜蜜。
好景不长,吴怀仁发现了秦氏小两口替姜老汉出河打鱼。一天上午,姜老汉将交完租子剩下的两篓子鱼拉到集市上卖。刚卖了几条,吴怀仁就腆着大肚子带着四个打手就来了,狞笑着说:大运河里那么多鱼,你每天交那么一点儿不行,得翻倍!说完又一挥手,打手不容分说就将两篓子鱼抢了过去,还左右开弓打了姜老汉一顿嘴巴。
天傍黑时,小夫妻打鱼回来,知道了此事,拳头攥得咯嘣响。说:“爹,财主不讲理,我们找他去!”
姜老汉叹着气说,这吴怀仁不光是大财主,还是这一带的地头蛇,养了很多打手,强买强卖,官府里有人,咱穷人惹不起啊!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吴怀仁不但亲自送回昨天抢的鱼,还宣布凡是租他船的,一律租金减半。
原来,昨晚后半夜,秦氏夫妻双双换上夜行衣,飞檐走壁,潜进了吴怀仁的豪宅。
吴怀仁以为来了绑票的土匪,抓起床头的钢刀劈过来。秦氏夫妻闪身让过,一人一个扫堂腿,将吴怀仁绊了个狗吃屎。吴怀仁哼了两声,爬起来又挥刀猛砍,两口子再次让过,然后一个金丝缠腕,就将钢刀夺了过来。手里没了家伙,吴怀仁惊慌失措,大声喊叫起来。打手们听到喊声,举刀挥棍,呼啦来了一帮。吴怀仁大喜,一个箭步跳出圈外,声嘶力竭地喊:“给我一块儿上,谁做了他们奖励谁100两银子!”打手们一听到钱,围成一个包围圈。打手们的刀枪棍棒齐向他们打过来时,秦氏夫妻旱地拔葱跃上他们的头顶,左右一蹬,撂倒了一大片。吴怀仁慌了,转身要跑,夫妻俩跳过去薅住他手腕儿,钢刀架上了他脖颈儿。打手们一看吴怀仁被擒住,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吴怀仁稀里哗啦尿都吓出来了,连说:好汉爷饶命。秦氏夫妻低声说:渔民租你的破船,你还租金翻倍不?吴怀仁浑身筛糠,连说:不翻了,不翻了。秦氏夫妻说:光不翻倍了还不行,得减半!吴怀仁不答应。他们手中的钢刀就慢慢使劲儿。
秦氏夫妻制住了吴怀仁,当地的渔民们奔走相告,纷纷登门拜谢两位英雄。眼见自己的干儿子干儿媳成了英雄,姜老汉又高兴又自豪,背地里就问秦氏夫妻:孩子们啊,告诉爹,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啊?怎么武功这么厉害?
秦氏夫妻这才说:不瞒爹娘说,我们曾是闯王李自成的部将,得到了闯王五十三刀刀法真传,闯王兵败突围时,都受了伤,逃亡到沧州。幸亏遇见了爹娘,不然的话,早就死了。
之后,小夫妻隐姓埋名,开馆传刀。自此,攻如猛虎下山,防时稳如泰山,猛、快、巧、准的闯王刀便在沧州大运河两岸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