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8日
第05版:05

培育核心竞争力 淘金“专精特新”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殷 实 滕秋语

【阅读提示】

“专精特新”并非新词,却成为近两个月来的热词。从中央到地方,一轮新的热潮正在掀起。

这些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不仅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也更容易在细分领域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各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跻身“专精特新”队伍,正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

A

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一项技术适应了两代汽油标准的提升,这是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硬核却又寻常的操作。

就在不久前,位于临港化工园区的河北精致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北石油大学共同开发的“石油液化气深度脱硫近零排放新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其碱渣尾气零排放工艺具有独创性,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河北精致也位列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我市去年上榜的10家企业之一。

“‘专精特新’不仅是对企业的认可,也将让企业面临更多政策机遇。”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天臻表示,专注于细分市场,是企业能够顺利入选、并一直在行业内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秘诀。

河北精致的业务一直伴随着国内汽油标准的提升,作为从事石化技术开发的企业,其生产的石化三剂,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油品升级更高的环保要求。

液化气是生产MTBE的原料,而MTBE是提升汽油品质的重要调和成分。“国Ⅳ车用汽油标准,要求车用汽油的含硫量降到50ppm以下,我们及时推出了液化气深度脱硫技术,将催化液化气的含硫量降到10ppm以下,以保证MTBE调和后汽油合格。国Ⅴ车用汽油标准要求含硫量降到10ppm以下,在液化气深度脱硫的基础上,我们提前布局了MTBE脱硫至10ppm的技术,保证了车用汽油的及时达标。”在郝天臻看来,专注于细分市场,坚持每两到三年推出一项新技术的目标,才让河北精致得以在全球行业的巅峰站稳。

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围绕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双创”不断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并促进其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不规模崇拜、不盲目多元,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或许这才是“专精特新”的意义所在。

B

打磨“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

感应到刀具的平滑度欠佳,系统自动运转,将刚刚作业完成的磨损刀具“退后”,崭新的备用刀具送“上阵”,一个无需人工参与的“换刀”程序在几秒钟内完成,生产线继续稳定运转。

9月24日,位于泊头的河北兴林车身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一套套车身模具装车完毕,将被送往下游合作的知名汽车企业。

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的企业,兴林在2020年底成功入选第五批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这背后,是公司“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

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兴林走了近10年,即便是现在生产流程已经大大优化并完成数字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兴林仍在发展中不断优化,继续提升。

回想起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下滑,公司综合部负责人陆毅至今心有余悸。面对市场寒冬及疫情冲击,让兴林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盲目转型无异于饮鸩止渴,越是困难之际越要苦练内功。2020年底,公司制定了研发提升计划,10个项目研发被提上日程。截至目前,公司两年内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800万元,随着市场复苏,兴林的车身模具产品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对于我们而言,‘专精特新’是对企业的认可,未来也将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接下来,兴林将继续朝着‘小巨人’努力。”陆毅表示。

有人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自身,都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企业注重的是“工匠精神”,大量“小而专”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只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

C

让“专精特新”引领高端市场

轻触屏幕实现一键快速换产、10秒钟更换生产品项、一台设备能够生产涵盖行业内90%的所需产品,而在此前,一台设备能生产两三种产品就已经达到柔性标准……

9月13日,在位于运河区的朗锐包装技术(沧州)有限公司,一台“高柔性、大跨度”的包装机械新品亮相,并成功交付使用。几天后,客户给予高度认可,追加订单随即赶来。

这台设备在快速换产、连续下料、便捷维护、能耗效率等方面都极具优势,且设备占地空间小、运行稳定、综合效率更高。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这样“全能”的包装机械设备也堪称“独一无二”。

虽然朗锐在行业内还是新兵,但掌舵人刘瑞松已在这一领域内摸爬滚打十余年。“目前公司正在为申报‘专精特新’做准备。”刘瑞松深知紧跟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专精特新”是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企业“锦上添花”。

就在今年,公司研发的新机型获得了全球公认的PCT专利。

“‘专精特新’应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将是未来中小企业发展的门槛,是价值投资。”刘瑞松笃信,紧跟国家战略方向,做符合产业政策的创新研发,引领更为高端的市场需求,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门。

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名单并非偶然,公司主打的特色类管线,往往批量相对较小,机械性能或化学性能要求高,制造工艺要求高,大厂不屑一顾,小厂力不从心。

“这就是‘专精特新’的魅力。”总经理李贵良坦言,特色类管线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利润却是常规产品的3至5倍,是海乾威重要的利润支撑点,使企业“夹缝”生存中找到了发力点。

今年以来,海乾威投资1100万元激励制造工艺的节能创新和生产装备的清洁高效升级,仅是对珠光体铬钼合金类焊接工艺革新,一年就可以节能22万度电,而对高能耗设备的节能降碳改造,可以实现每年节电50万度。

2021-09-28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殷 实 滕秋语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239.html 1 培育核心竞争力 淘金“专精特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