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9日
第07版:07

“印人一家”百方篆刻颂党恩

9月26日,“印人一家”篆刻“东方红·百首红歌”作品展在沧州美术馆开展,一百方印材原作,一百方印拓长卷,一百方放大印屏,一百方作品印集,一百首红歌汇集。古今相融,金石相伴, 这就是西泠印社社员、沧海印社执行社长兼秘书长李泽成一家六口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百方殷红印蜕,印式风格各异,或元朱满白,或鸟虫肖形,或宋元叠篆,或半通相间。印材多取用青田印石,间或陶瓷胶泥,抑或青铜砖瓦。小印如豌豆,大印似巨玺。边款真草隶篆皆全,少者穷款,多者一首歌词达数百字。行走在展厅里,仿佛与历史对话,把文化镌刻在小小方寸间,天地自见。

几十年延续“金石梦”

虽年过六旬,但李泽成笑起来像个孩子。他是沧县纸房头乡大白洋桥村人。受中医家庭的影响,儿时家里药橱、药单上工整的楷体字,牌匾上的木刻,还有哥哥的小人书等,使他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小学三年级时,他拿起刀子剜剜刻刻,逐渐喜欢上了篆刻。

从军生涯中,李泽成一直延续着自己的“金石梦”,勤奋创作,悉心摹刻,佳作迭出。1985年6月,一封入社申请信和一方“泥土之情”印作寄给韩焕峰社长,从此敲开了沧海印社的大门。

几十年如一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磨炼,李泽成逐步形成了白文印厚实凝重、雍容古朴,朱文印洒脱清新、刚柔并济的印风,制印静中有动、正中见奇,平淡中有巧思。著名印学家、西泠印社资深社员、教授林乾良老先生称赞其:“印风清雅静秀,朱文如春花之妍,白文若寒山之雪。”

《李泽成篆刻印存》是他早期自制的一本篆刻小集,朱文印以细文为主,也最得心应手。如“沧海印社”一印,以清和细腻为尚,字法服从章法布白,但不失小篆之典雅精工,大篆之屈伸自然。虽然行伍出身,却是心细如婵娟般的精巧缜密,青云吐月,朗爽宜人。如“张观儒印”“玩鸥”等印,或静中有动,平中求奇,或密中留疏,对比呼应,匠心独运。

近几年,他爱上了鸟虫篆印,并创作了部分作品,如“长乐”“三阳开泰”“康乐”“上善若水”等。大多是为友人或收藏者所作。

一家三个中国书协会员

如今,李泽成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1年10月28日,经西泠印社理事会通过,他又被以金石学蜚声中外、号称“天下第一名社”的杭州西泠印社吸收为正式会员。成为我省篆刻界仅有的4位西泠印社社员之一。

李泽成的妻子陈秀玲属半路出家。前些年她一直随军,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后来,儿子外出求学后,她便有了空闲时间。先是打打麻将,可常常是腰酸腿疼。2005年,沧海印社搞社庆,她去看展览时发现有一个70多岁的社员,这对她触动很大。时过不久,篆刻界几位同道小聚,李泽成带她同往,听说她的情况后友人建议她拿出点儿时间搞搞篆刻,也能排遣闲余时间。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回家后她马上向丈夫求教篆刻艺术。日复一日的钻研,丈夫耳提面命,加之自己勤奋笃学,陈秀玲的篆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作品屡次在全国入展、获奖,如今陈秀玲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员。

李泽成的儿子李宝棠对篆刻的悟性和灵性也极佳。在效仿前人的基础上,他还在父亲的指点下,汲取众家之长,大胆设计创新。在刀法的运用上,时而猛厉雄健,时而秀丽清新,时而质朴凝重,时而刚劲细腻。作品章法自然,凝炼灵动,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笔法舒展,从不刻意造作。有行家评价说,“其用刀沉稳流畅,冲切并举;用字俱从典籍中来,而又作适当‘印化’”,“其章法深得完白山人‘计白当黑’之趣,布局常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法,大开大合,生动自然。其印面目繁多,呈现雄浑舒展的艺术特色。”李宝棠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儿媳马静美术科班出身,喜书画刻印,已是小有所成。作品入编日本日中艺苑出版的《中国沧海印社作品选》《中国篆刻家李泽成画册——印人一家》在全世界电子版发行,“印人一家”篆刻作品应邀在日本和全球巡展。

孙女李若然、孙子李照玺受家庭影响,三四岁开始动刀刻印,成绩斐然。

2007年7月上旬,李泽成一家同时参加“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活动,成为赛场上的一大亮点,西泠印社85岁副社长刘江老先生特题赠墨宝“印人一家”,以作鼓励。

一场“哭”出来的篆刻展

说起这场百首歌名百方红印的展出,源头竟是小孙女的一次大哭。那是2019年的一天,四岁的小孙女李若然忽然哭了起来,口里还不住地念叨“我想毛主席,我想毛主席……”稚嫩孩童,竟然为想念毛主席而大哭。看着眼前的小孙女,李泽成有了灵感。何不一家人篆刻红色文化,为献礼建党百年做准备?

当天晚上,李泽成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想法与家人商议,全家人拍手称赞,各抒己见,一股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

这么多年,一家人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篆刻,唱的最多的就是红歌。李泽成说,他和妻子都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从小是在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中长大的。大爷李锡彬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受伤,高位截瘫。岳父陈永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一生经历坎坷,去世的时候胳膊里还有没取出的弹片。老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辈子对党对国家忠诚奉献,教导子女更是红色精神相传。妻子陈秀玲自幼在部队长大,在家里除了刻印,就是唱红歌。耳濡目染,儿孙们自小就爱党爱国,尊崇毛主席,尊崇共产党。李泽成从军几十年,是一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百首红歌印章”的创意油然而生。

儿媳妇搜集歌名、儿子整理、一家人琢磨。每天的夜晚,家里只有金石相碰的声音。屏心静气,全部思想都在这方寸间,一点点游移。百方印,凝聚着一家人的心血和情感,每一方印,他们都要商议用什么字体,怎样布局,有怎样的创意。

“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中国人”“中国心”……13方印都是孙女李若然所刻,精巧深刻,充满着童真童趣。“工人阶级有力量”经过研究确定为满白纹,布局丰满,流纹生动。“龙的传人”是百方印中最大的,为儿子李宝棠所刻,20公分长、10公分宽的青砖上,朱白相间,宛若游龙,自创的双纹体,新颖别致,气韵深厚。楚简落款,古朴雅拙,透着历史的神秘。最小的印则是两枚铜印,一厘米见方的小小印面上,“秋收起义歌”几个字,古玺印式,布局和谐,刀法深刻,字体俊秀,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近一年的时光,百方印终于完工。这是一家人的心路历程,更是李泽成多年的积累和感情的喷发。当刻完最后一方印的那天,李泽成开着车,想着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刻苦,泪水夺眶而出。

这泪水里,有激动、有欢喜、有深情、有坚持、有沉淀、有未来。正如沧海印社社长韩焕峰对他们的评价:钟情金石,夫妻子媳刻秦篆,名号声扬四海;立足沧州,春夏秋冬写帛书,印人涵纳一家。

展览前,西泠印社、日本中艺苑、澳门印社、台北印社、天津印社等中外几十家文化团体纷纷发来贺信,预祝活动圆满成功。此次展出将于10月9日结束,希望融古颂今的篆刻艺术能传承红色经典,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2021-09-2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476.html 1 “印人一家”百方篆刻颂党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