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10月01日
第07版:07

渔光互补 “碳中和”中迎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王志伟

光伏组件加紧生产

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忙

渔光一体养殖区内水产捕捞助渔民增收

绿色发展吸引鹭鸟驻足

在产业政策和技术突破双重刺激下,近年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崛起,众多企业开始落子沧州,并有多家过百兆瓦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了沧州贡献。

坐船走进发电厂

坐船走进发电厂,这样的经历你有过吗?

因为这是座建在水面上的发电厂,环境十分特殊,它的上面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下面是养殖水塘,有鱼虾在水中游动,每年能生产出十多万公斤的鱼虾。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光伏发电站占地面积比较大的难题,同时又让鱼塘上面的闲置空间得到应用。

日前,黄骅市吕桥镇87.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部分并网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吕桥镇渔光互补项目位于吕桥镇吴家堡村、乾港村、周西村,占地2000余亩,全部利用现有渔塘上方空间建设,将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新型发电模式,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吕桥镇渔光互补项目经理王伟光介绍,目前,项目并网10兆瓦,日均发电量大概在5万千瓦时,预计年底将实现全容量投产。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将有效缓解用电旺季用电紧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项目租用村集体用地,盘活村内集体资产,为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利好刺激企业跑步入场

吕桥镇渔光互补项目开始并网的同时,众多企业开始纷纷跑步入场。前不久,黄骅正阳二期9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南排河镇1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电投海兴258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纷纷落子。

其中国电投海兴258兆瓦项目位于海兴盐场,占地7000余亩,规划容量为258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335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46996.6万千瓦时,与燃煤火电厂相比,每年将节约标准煤13.39万吨。预计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39.13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4.34吨,氮氧化物186.95吨,灰渣5.19万吨,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南排河镇渔光互补项目负责人郑立冬表示,随着全国碳交易正式上线和“碳中和”目标公布,光伏行业尤其渔光互补项目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近期,随着各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陆续出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开发规模逐渐明晰。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宁夏、浙江、江西、西藏、四川、黑龙江等21省已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规划,其中16个省份明确了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目标。从规模来看,“十四五”期间仅海南、内蒙古两省光伏新增规划约占到总量的39.5%;河北、山东、云南三省新增装机规划均超25GW,宁夏、浙江、四川新增装机达10GW及以上,江苏、西藏、辽宁、黑龙江、江西新增规模均在3GW以上。

在新一轮的光伏装机目标指引下,未来,分布式光伏、渔光互补、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种应用场景将会协同发展,成为调整能源结构、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柱。

“在多场景发展中,渔光互补模式更有优势。”郑立冬认为,“现在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土地,光伏电站建设一大难题就是大量占用土地,渔光互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相关项目都建在现有鱼塘、废弃坑塘中,不占用耕地,上面发电,下面养殖,实现了工农业优势互补。”

机遇与挑战并存

郑立冬具有多年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经验,2015年开始在江苏省沿海建设相关项目,他提醒有意涉足渔光互补项目的企业:渔光互补由于基础造价较高,初始投资也会明显高于普通项目,但渔光互补等漂浮式光伏电站每千瓦时成本其实比地面电站更具优化潜力。

同时,渔光互补好处虽多,但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也很复杂,电站选址前要勘察工程地质情况,明确土地使用权状况,合理评价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还要获得规划部门、国土部门、林业部门、文物局、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机构的批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域禁止考虑渔光互补项目,在一级水源保护区两侧500米的陆域禁止考虑光伏发电。二级水源保护区水域不宜考虑渔光互补,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域也不宜考虑光伏发电。如一定要考虑,必须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确认和审批,同时确保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

在选址过程中,建设区域应优先满足太阳能资源丰富,距离接入系统变电站近,交通方便,地块平整且占地面积较大。尽量避免那些场址区域为小水库、行洪区、沿海滩涂区域、盐场、通航水域等。还要注意防洪,光伏工程升压站、重要设施设备要有较高的防洪水位设计,由于站址内自然地势偏低,必要时可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此外,在水上电站建设中,由于水汽和水汽中的盐分对组件的危害非常大,高湿、水面波动频繁会使光伏组件出现隐裂问题。同时,框架模块结构强度要求高,在设计方面也要考虑到各种状况,才能有效保障电站运维安全。

2021-10-01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王志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747.html 1 渔光互补 “碳中和”中迎来新机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