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2日
第03版:03

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

把广场舞跳进大剧场

本报记者 胡学敏

周红梅(左一)指导队员动作

舞蹈队员认真排练作品《问莲》

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20名队员绝大多数年过半百。她们因缘分而聚,因热爱而舞。这支舞蹈队成立14年来,每天坚持练习,凭着这份激情,她们跳出了沧州,在全省展演中绽放最美夕阳红。

省舞台展现沧州魅力

当《我的祖国》的音乐想起,一位舞者高举着飘逸的长扇来到舞台中央,紧随她身后,15名穿着蓝白相间衣服的舞蹈队员迈着舞步从容出场。

9月24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永远跟党走’”河北省群众广场舞优秀作品展演,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虹光剧场举行,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代表沧州参加演出。队员们时而舞出船的造型,时而组成一座山,时而舞出波浪,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成立于2007年,现在有20名队员。队员们平均年龄56岁,有人需要照顾孙辈,有人还没有退休,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今年6月,河北省群众广场舞展演作品开始申报,通过网络选举群众喜爱的节目。运河区文化馆得知消息后编排了舞蹈《我的祖国》,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得知节目被选中,运河区文化馆紧急录制了LED屏播放画面。其中,不仅融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影像,还在音乐播放到“一条大河波浪宽”“条条大路都宽畅”等歌词时,加入了沧州大运河、新华路等画面。蓝白相间的服装寓意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民在祖国大好河山的怀抱中生活。最后舞出的造型就像中国龙,寓意祖国越来越强大。

克服困难辛苦排练

最美的绽放背后,是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队员们的辛苦付出。

舞蹈队员们为了展演时呈现最佳状态,每天都是早中晚三班排练。她们常常早上6时就来到西体育场,中午去运河区文化馆舞蹈室排练,晚上7时30分又准时出现在沧州市西体育场。

“先利用两天的时间把动作学下来,学完以后,再编排队形。”运河区文化馆负责节目排练的周红梅说,只有增加排练时间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可队员们从不喊累。

今年秋季雨比较多,队员们在西体育场练习时,好几次练着练着就下起雨来。她们就跑到附近的亭子里边,等雨停了再继续练。在排练过程中,很多队员嗓子都哑了也一直坚持着。

有个队员叫王焕芬,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偶尔,她会不好意思地说,要提前走会儿。当时,周红梅有些不理解,后来才听队员说她家老人住院了。再后来老人去世,王焕芬没有耽误多少时间,又加入了排练的队伍。“排练期间,大家真是克服了太多太多困难。”周红梅说。

多个节目登上大舞台

最初申报时,省里通知要求是30人一队。因此,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的节目也是按30人编排的。可是,距离展演只有10来天时间,文化馆又接到省里通知,因为舞台限制,人数要控制在16人以内。

这可怎么办?原来这个舞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队员拿大绸长扇,一部分队员拿短扇。“突然换成16个人,如果再分出8人一组,舞台效果就太单了。这16个人,长扇要练下来,短扇也要练下来,这样难度非常大。”周红梅说,没办法,长扇队员得减去一部分,以前练短扇的队员需要重新学习长扇的舞蹈动作,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并重新把队形编排出来。让周红梅欣慰的是,大家都顾全大局,不能上台的队员也帮着其他队员练习动作,最后节目舞台呈现效果还不错。

其实,除了这次展演,这些年,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没少在省级以上的舞台露面:参加全国舞蹈京津冀大运河舞蹈交流展演、获得河北省中老年风采大赛沧州赛区的金奖和河北省银奖、两次参加河北省中老年春晚的录制……她们从不辜负每一次展演,用整齐和谐的节律、铿锵优美的舞步、舒展灵活的动作,舞出沧州中老年人的新时代风采。

2021-10-02 本报记者 胡学敏 运河区文化馆舞蹈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803.html 1 把广场舞跳进大剧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