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第06版:06

社区里的“服务员”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吕明溪 摄影报道

陈秀岑(左一)入户调查。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陈秀岑(左一)的座右铭。

39岁的陈秀岑是黄骅市骅中街道海园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虽然来这儿不到两年时间,但在海园社区,只要提到他,居民都亲切地叫他“小陈”。

来社区工作前,陈秀岑在商业干了10来年,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仍偶尔会将“居民”错叫成“顾客”。也许正是这份根深蒂固的服务意识,才让陈秀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

社区工作不好干,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儿要忙。但在陈秀岑看来,干商业和在社区工作没什么区别,都是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只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把对方遇到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就一定能干好!”他打心眼儿里觉得,与其整天想着要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倒不如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前段时间,一位刚刚动完手术的居民,来社区找陈秀岑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但不巧的是,社区宽带出了问题,只能去街道办事处办理。

街道办事处距离社区并不远,满打满算也就1500来米。但这位居民刚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陈秀岑主动带他去了街道办事处。

像这样的小事,在陈秀岑身上每天都会发生。

不管是下水道堵了,还是井盖坏了,居民最先想到的就是给陈秀岑打电话。

不管多晚,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陈秀岑都要到现场去看看。

照理说,陈秀岑只需叫人过来维修就可以了,可他却并不这么认为:“维修人员不如我熟悉情况,而且设施损坏往往会造成安全隐患,海园社区流动人口多,我得赶到现场把警示标志立起来。”

在陈秀岑心里,帮居民解决困难是最重要的事:“累点儿、苦点儿不要紧,谁让咱是社区里的‘服务员’呢?”

2021-10-21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吕明溪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8467.html 1 社区里的“服务员” /enpproperty-->